江口积极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发布时间:2023-02-01 10:33来源:铜仁日报

  近年来,江口县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积极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擘画“矿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绿色矿山发展新图景。

  通过三年的整治,江口县共完成24个有证矿山不再开发利用区域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47个因非法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全面治理,治理面积达9.7万亩,矿山恢复治理严重滞后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矿区生态环境全面改善。

  科学治理矿山复绿

  走进德旺民族乡坝梅村紫袍玉带石开发矿区,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坡上满眼绿色,草地上长满了旱柳、松杉、翠竹等树种。边坡上,附着网格生长的葛麻藤四季常青。

  这里曾是江口县最早开采的紫袍玉带石矿区之一,破坏总面积达10.58平方公里。

  近年来,江口下大力全面关闭梵净山金矿、玉带石矿厂,遂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放在首位,先后对两个区域实施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修复总面积1.27万亩,组织青年民兵植树约25.3万株,种竹栽精品水果2万多株,铺爬藤网1.8万平方米,累计投入300多万元进行恢复治理。

  在金盏坪矿区恢复治理中,除了植树撒草苗外,还针对边坡积水处,沿公路修砌了十几公里长的排水沟、沉砂池等设施。矿区青年民兵定期对沉砂池的砂石进行清理,确保排水顺畅。当大雨从山坡往下流淌时,带入的砂石杂质在经过一个个沉砂池时被留住,进一步提高地表径流的水质。

  62岁的周菊妹是矿区附近的居民,她说,随着坝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推进,居住环境已有明显改善。过去光秃秃的矿山重见绿色。

  坝溪河玉带石矿段的生态环境变化,折射了江口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显著成果。在江口县,如今越来越多的废旧矿山积极落实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不再开发利用区域或达到修复条件的矿山正在重新回归绿色。

  矿山上的“林长制”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不只是为矿山简单披上一件“绿衣裳”,更在于制度监管,为矿山生态长期稳定提供保障。

  在桃映镇妙石磷矿区万家坡作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一块旧矿区“林长制”的公示牌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桃映镇武装部长姚翰宇作为该镇矿区治理主要负责人,每个季度都会到万家坡进行现场走访和检查,监督老矿区复绿维护情况。

  “那里要立即采取补植措施,可以尝试挖沟种植等方法,确保治理区域青山常绿。”姚翰宇边看边说。

  万家坡矿区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自1998年关闭该矿区以来,桃映镇几届党委、政府都把矿区全面治理抓在手上,严格遵守“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平整土地、覆土、修建排水沟和台阶、植草、植树、种植油茶以及精品水果等多种手段,累计完成修复矿山2400亩。特别是桃映镇棉花山曾是江口县化肥厂主矿区,2008年,县人武部组织民兵在该矿山栽植松、杨、柏、柳2万多株,如今成为江口县国防战备林基地。

  三维模式长效监管

  “看!这是我们去年9月拍摄建立的矿山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建模,可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区域进行及时高效、直观清晰的长效监管。”1月3日,江口县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开发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在查看江口县各矿区三维模式监管治理实景情况。

  通过一个3D建模实景,江口县坝盘镇都村磷矿厂,这几年种植的2000多亩龙井、福鼎大白等优质绿茶已将矿区全覆盖,边坡坡度数据等各种地理和高程数据信息一目了然,清晰可见。

  江口县自然资源局局长杨刚告诉笔者:“我们采用实景三维数字建模,可以更直观、形象地判读和掌握区域的平面坐标、高程、面积及地物地貌特征,实现矿山地质体和地质环境中相关对象如水塘、边坡等对象的3D表达和再现。”

  江口县矿产资源丰富,开采矿种多,仅紫袍玉带石和金矿储量就达上亿吨。近年来,江口县本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加强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打击非法开采行为,通过定期更新3D实景模型,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多时段、多维度、精准持续的监督管理,加快推动矿山复绿管理科学化、精准化。

  编辑:张玺韬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