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真自治县:村美民富产业兴

发布时间:2023-01-31 10:30来源:遵义日报

  道真自治县位于贵州省的最北边,毗邻重庆,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该县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发力,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了丰硕成果。如今,一幅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仡乡大地徐徐展开。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只有夯实了产业根基,群众才能稳定增收。

  在道真自治县,食用菌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近日,记者来到该县隆兴镇浣溪村,菇农唐冰正在自家的食用菌大棚里采摘香菇,“我们的香菇主要供应重庆及周边市场,尤其是春节到来,香菇供不应求。”唐冰说。

  浣溪村依托当地的地理条件,发展了100多个标准化食用菌大棚,并吸纳村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参与生产经营,带动就业300余人。

  “大棚内的温度要控制好,否则会造成菌棒发热,这样就会减少产量。另外,采菇时要细致,避免破损。”在该县河口镇梅江村蘑菇农庄,梅江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又昌正在指导菇农管理好食用菌大棚。

  据了解,近些年来,梅江村通过产业扶贫资金,在全村发展了72个食用菌大棚,有80多万个菌棒,年产量达160多万斤,主要销往重庆、成都、贵阳等地。

  据了解,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紧扣“菜县菇乡”发展定位,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同时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把产业发展与群众利益联结得更加紧密,为广大农民群众开辟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2022年,该县共发展食用菌大棚2667个,拥有1.7亿个菌棒,实现产值9亿元,带动全县6000余户从事食用菌种植。

  村容村貌“颜值”提升

  晨雾中,大山深处的大磏镇文家坝村依稀可见。小青瓦、竹栏杆、木窗花……一幢幢仡佬族民居引人注目。

  大磏镇与重庆南川区接壤,是道真的北大门,这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文化厚重。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强化乡村治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大磏镇按照该县有关部署,以垃圾清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生态优美的人居环境。同时,在尊重历史和自然的基础上,该镇在辖区各个村落还原了仡佬族特色民居,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我们村变得越来越美。每年有很多重庆游客来旅游,村里的旅游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文家坝村村民李谷柳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了环境,更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位于道真县城西郊的尹珍街道桑木坝村,青山环绕,绿水相依。该村整合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实施亮化、美化、绿化项目,家家庭院干净整洁,村庄“颜值”大大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桑木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石诗领告诉记者,该村大力推动现代农旅产业发展,在全村兴办了农家乐53家,成为县城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精准扶贫户到致富带头人,短短几年时间,玉溪镇池村村农民笪小松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家境贫寒,笪小松中学还未毕业就外出打工。2014年,笪小松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党和国家的系列政策关怀下,池村村发展得越来越好。2017年,笪小松怀揣着打工挣下的积蓄,回到家乡发展生猪养殖。两年后,勤劳的笪小松和妻子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种植了30多亩辣椒、60多亩蔬菜,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

  “脱贫要靠自己,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要靠辛苦的劳动加油干,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这句话成了笪小松的口头禅。

  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真富。产业扶贫政策让笪小松过上了好日子,他感恩党的扶贫政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2021年,笪小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村委会副主任。 

  如今,在道真自治县,像笪小松这样的致富带头人还有很多。该县近年来着力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紧扣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和带动增收三大环节,开展产业政策、种植养殖业各环节技术、企业管理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干事创业激情,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编辑:张玺韬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