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双报到”,给基层社区带来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07 09:38   来源:新华社  

  在从浅到深的“双报到”过程中,人力资源、专业资源、组织资源在社区层面得到整合,党建优势转化为了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工作者不是全能的。有了在职党员和驻地共建党组织帮助,社区治理的能量增加很多。”
  “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需求,运用的却是系统思维。党员‘双报到’将更多资源链接到社区,体现的是治理方式方法的转变。”
  帮助社区合唱队排练、到核酸筛查点位维持秩序、节假日参与社区值守、联系所在单位为社区科普法律知识……这些都是党员胡志增在“8小时以外”参加过的“双报到”活动。
  胡志增,是2017年搬到天津市南开区金融街社区的。“2019年底,我按照市里要求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在与社区更深入链接的过程中、在感受其他在职党员为社区居民办实事的过程中,我的归属感越来越强烈。这是一种物质层面难以比拟的满足。”胡志增说。
  不只在天津。近年来,全国多地推动党员“双报到”走深走实,让在职党员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深入街道社区。在从浅到深的“双报到”过程中,人力资源、专业资源、组织资源在社区层面得到整合,党建优势转化为了基层治理效能。 

 
  汇聚人力资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九洲社区豆制品小区D栋因缺少物业管理,面临治理力量不足的难题。该楼栋87户居民中,80%为中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
  “楼内物品摆放密集,有的甚至占用消防通道,是很大的安全隐患。”九洲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娜说。2021年4月,佳木斯市委编办负责对接该社区的32名在职党员利用周末,和网格员一起对楼道进行清理。
  今年6月,D栋的水管线因年久失修出现故障,楼里停了水。来此报到的向阳区区委办在职党员陈晶、乔石、韩丽便和网格员们一起从对楼住户家取水,及时保障了该楼栋内老年居民的日常生活。
  针对类似九洲社区面临的基层服务群众人手不够、管理力量不足等问题,“双报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入户调查、参与值守、美化社区环境、引导居民文明出行……在职党员以多种形式出人、出力参与社区活动。‘双报到’为充实社区治理主体做出机制性的有益探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谈小燕说。
  “我们社区有12名社工,2017年启动‘双报到’后,吸纳了80余名在职党员,对社区力量来说是从十到百的倍数增长。”天津市滨海高新区航天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萍说。
  同时,党员“双报到”也带动起社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热情。在天津市南开区金融街社区党委书记郭金兰手机里,有两个覆盖社区677名在职党员的微信群。这两个大群,又生发出许多小群。比如,在职党员、网格员和热心居民会再建立“志愿群”,共同完成社区值守、核酸点位安排等任务。


  汇聚公共资源
  随着“双报到”机制持续挖掘社区中蕴藏的党建资源,在职党员的专业特长、工作经验、资源优势被充分发挥。社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被满足,社区精细化服务能力有所提升。
  每一位到天津市南开区金融街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都要填写“岗位认领责任书”。采访中记者看到,这张清单中着墨最多的是“岗位设定”板块。
  政策宣传、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扶贫助老、关爱儿童、企业个人特长……七大类岗位之下,又细分为40项具体项目,供在职党员根据个人专业和特长来标记认领。
  “社区有在城管委工作的党员,碰到小区的树生了虫子,能协调联系资源来帮助绿化剪枝;在医保局工作的党员,在社区宣传医保政策时,能帮助居民搞清楚参保范围、报销比例等问题;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党员,会参与社区为小朋友们开展的交通安全常识科普等。”郭金兰说。
  对驻地共建党组织来说,报到时则要和社区党组织共同签署一份“党建共建协议书”,明确地规定共建目标与任务。
  在中国联通天津市南开区分公司工作的郭艳阳,自从单位2021年7月与金融街社区签订共建协议起,已经参加了向老年人科普反诈、帮居民线上缴费等七次“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从源头上对社区需要什么、党员能提供什么进行梳理、对接,能够更好地提高专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治理事半功倍。”谈小燕说。
  在浙江杭州,拱墅区天水街道皇亲苑社区推出楼宇共建错峰停车、口袋公园共建认领、社区便民义诊服务等“十大便民惠民项目”清单,供商圈党建联盟成员单位和居住在本社区的在职党员认领。
  在黑龙江佳木斯,市委组织部推动123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制定群众服务需求、驻区单位资源、社区共建项目“三项清单”,让专业力量向社区集聚……
  “党员‘双报到’不能单纯统计次数,更重要的是看具体做了什么,让资源精准匹配、对接社区需求。”谈小燕说,“双报到”让广大党员干部在业余时间发挥专业优势,直接服务社区和群众。
  “社区工作者不是全能的。有了在职党员和驻地共建党组织帮助,社区治理的能量增加很多。”张萍深有感触。


  汇聚职能资源
  作为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事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除了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时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捋顺机制“发动社区小引擎,汇聚社会大能量”满足社区的长远需求,十分关键。
  多位社区干部和“双报到”党员表示,如果说出人出力是“浅报到”,那么通过协调组织资源促成多部门联动共同解决治理难题,则可以实现“深报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党员“双报到”升级成“1+N报到”。在这种模式下,“双报到”单位定点到社区报到,多部门单位按需到社区报到,集思广益为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就业群体建设6处户外劳动者驿站、为老年人开办社区食堂、为困难群体开辟“公交站台经济”。
  北京市海淀区有一个始建于1953年的石油大院,这里产权复杂,治理资源难以协调。
  从行政级别上看,石油大院隶属的学院路街道办是处级单位,而大院的4家产权单位是局级单位。对此,海淀区以地区大单位办公室主任联席会作为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的二级机构,让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涉及到的产权单位、引入的社会组织等治理主体共同参与,大杂院成功变身成了网红打卡地。
  以党员“双报到”为抓手,社区可以纵向对接相关职能部门,横向链接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有效联动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参与社区治理。
  “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需求,运用的却是系统思维。党员‘双报到’将更多资源链接到社区,体现的是治理方式方法的转变。”谈小燕说,在这一过程中,党建引领具有强大的力量,社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由此可以更快更高效地找到对的人、对的资源,基层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得到有效防控。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呼唤着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精细化水平。“在党员‘双报到’机制激发党员在业余时间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在机制和方法上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更好回应社区居民多元化利益诉求。”谈小燕说。

  编辑:贺孝瑚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