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科“融”出“快准省”

发布时间:2022-11-24 16:17   来源:贵阳日报  

10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州航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科)成功入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方向。此次入选,让航天电科对于加快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制造底气更足、信心更满。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当下,以数字化制造为突出特点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航天装备制造业领域深入推进,加快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研发生产一体化管控模式,才能促进航天电科高质量发展。”航天电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部部长张元说。

作为我国航天系列产品专业科研生产单位,航天电科是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贵州省企业技术中心、贵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电气互联工艺研究分中心组成单位。该企业在无线电应用、微波技术、信号传输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具有较强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

张元说,在贵州大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的背景下,航天电科加快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既是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推动发展战略转型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打造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迫切需求。

两化融合推进之初并不顺利。航天电科企业发展部业务主管吴帮明认为,两化融合推进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思想束缚”,即对标准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存在惯性思维,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认识不到位,习惯“老套路”。

为实现“破冰”,航天电科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规划、标准制定、资源保障等工作,强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就这样,航天电科稳扎稳打开启两化融合之旅——2013年,启动信息化平台建设规划;2017年,完成ERP系统项目、计划、物料、质量、销售、财务模块建设,同年完成MES系统建设;2018年,完成ERP合同、资产及非生产性物资管理模块建设;2019年,完成电装车间智能产线建设;2020年,完成MBD部署应用;2021年,完成设计制造一体化的工艺知识库建设,实现结构化工艺编制;2022年,完成科研生产管理系统建设……正是在如火如荼的推进中,航天电科两化融合基本实现围绕主营业务范围内的集成融合、动态协同和一体化运行。

两化融合的快速推进,使得航天电科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只要打开系统之后,不管是前期产品设计、物料采购还是产品生产、销售,都是实时呈现,可以追根溯源,为精准决策提供支撑。”航天电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部网络架构师丁普权一边介绍一边打开ERP系统,介绍当天各车间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完成率、返修率、不合格品审理完成率、报废金额等,实现扁平化的调度管理。

通过两化融合,航天电科建成了以PLM为核心的数字化研发平台,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控平台,以MES为核心的生产制造平台,满足航天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分析、数字化验证及制造,将传统串行、实物迭代为主的研发模式转化为并行协同的、以虚拟验证为主的研发制造模式,大幅缩短产品研发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及降低研发成本。

“总结起来,两化融合给航天电科带来快、准、省三大明显的益处。”张元介绍,“快”是指信息技术支撑数字化转型,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形成了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效管理;“准”是指数据上线率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不断提升,促进了精准决策管理,装备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省”是指提高了运营效率,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张元表示,以入选试点为契机,航天电科将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成效转化为加快两化融合、推动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强公司网络基础设施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畅通数据流,打通研发、制造、试验、保障数据通道,为公司数字化转型蓄势再出发,为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和网络强国贡献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编辑:苏舟

  统筹:汪红霞

  编审: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