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绿色根基 擦亮生态底色!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3 09:34   来源:贵阳网·甲秀新闻  

整治后清澈的陈亮河。(资料照片)

  今年1至10月,贵阳经开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阿哈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三类标准,陈亮河、麻堤河、南明河(经开段)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Ⅳ类水质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以上……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贵阳经开区逐绿而行、点绿成金,绘就“生态文明新画卷”。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贵阳经开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坚持“守底线、走新路”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围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评价指标,编制通过《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实施方案》《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聚集区规划环评》,进一步明确园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将其作为园区发展的“方向标”和“指挥棒”。

  “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涉及水、气、声、渣等多个领域和系列指标,而治水是重中之重。”贵阳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吴忠斌说,围绕辖区阿哈水库、陈亮河、麻堤河、南明河(经开段),贵阳经开区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在阿哈水库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提升改造完成7座人工湿地,在丰报云等村寨建设5座“一体化”处理设施、4座污水提升泵站;启动贵阳经开区污水治理攻坚工作,制定《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实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管网改造,杨中大沟、丰报云大沟改造等项目;完成经开区两处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措施。

  截至目前,阿哈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Ⅲ类标准,达标率达100%,陈亮河、麻堤河、南明河(经开段)断面水质均稳定达到Ⅳ类水质以上。

  走进贵阳经开区小孟工业园内,一台名为“走航车”的车辆正在园区道路上穿梭巡视。这台用来监测大气环境的车辆,能实时收集PM2.5等10余个大气指标数据,并传输到贵阳经开区新基建指挥调度平台,为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精准调度提供依据。

  “通过软硬件的协同,只要环境指标超出预定值,平台就会自动生成环境事件报告,形成事件上报,并督查整改。”贵阳经开区生态环境智能化设施项目建设方贵州数美生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闫玮说,通过将防治工作延伸至园区每一处“毛细血管”,达到对工地扬尘、道路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进行溯源分析、精准防治。

  得益于新技术、新基建的应用,贵阳经开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得到纵深推进,今年以来,贵阳经开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六项空气质量监测指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重拳出击,打击环境违法犯罪,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这是贵阳经开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鲜明态度。“自贵阳经开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入驻以来,共打击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七件,通过高压式的执法和打击,能够对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形成高压态势,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吴忠斌说。

  与此同时,贵阳经开区在产业招商中同样保持谨而慎之、严之又严的态度,围绕“两主一特”产业定位招大引强,杜绝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进入园区,通过引进一批绿色“智造”项目,加快形成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的新型工业体系,成为贵阳工业绿色发展的引领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保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将持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围绕‘一河两带十园’建设,打造宜居生态走廊,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不断向好,围绕‘稳步提升森林覆盖率’,打造绿色经开新名片,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和安全底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吴忠斌说。

  (记者 李春明 顾林晗)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