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下足“五个功夫”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

发布时间:2022-09-29 15:21   来源:黔西南日报  

  近年来,黔西南州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集聚农村各方面优秀人才为落脚点,围绕干事创业,在完善政策机制、抓实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推动人才力量下沉等方面苦下功夫,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在完善工作政策机制上下功夫。先后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工作措施》《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构建具有一定区域竞争优势的人才政策体系,致力引进和培育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向乡村振兴一线流动。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机制,单独设立评审组,对县级以下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突出实践能力、工作业绩、服务年限等评价指标权重,实施职称基层认定,2021年以来,全州评审认定基层高级职称143人。建立“人才编制池”,对乡村振兴一线事业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采用特设岗位的办法,通过“人才编制池”调剂引进,不受单位岗位等级、结构比例等限制,从源头上、激励上消除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引才难、留才难壁垒。

  在围绕人才赋能产业上下功夫。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签约一批高端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聘请中科院、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浙江大学、贵州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高校7名专家人才作为“黔西南州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特聘专家”,围绕州委州政府决策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全州重要战略规划、重要改革方案、重大项目建设,及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开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贵州人才博览会、赴知名高校专项引才活动等为抓手和平台,搭建引才聚才平台,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完善“候鸟式”聘任、专项技术服务、技术合作、东西部及国家对口帮扶等引才育才方式,

  重点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到黔西南州开展挂职帮扶,助力帮扶单位突破关键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黔西南州转化应用。2021年以来,柔性引进国家部委、东部帮扶城市专家人才700余人,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专家1500余人次到黔西南州开展技术服务和项目攻关。

  在抓实乡土人才培养上下功夫。深入落实“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和技工教育规划部署,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围绕乡村振兴大规模、多层次开展“一老一小”康养计划、刺绣、蜡染、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美容美发等市场急需工种培训计划。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精准开展“菜单式”、定岗定向创业培训,注重培育有志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乐于建设乡村的专业化乡土人才,2021年以来,全州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9615人次。着力抓实乡村振兴一线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特聘农技人员计划、示范主体培育计划,培训基层农技人员770人、特聘农技人员计划10人、示范主体培育计划617户,进一步充实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把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现场指导。

  在推动下沉人才力量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文化等领域人才和青年志愿者到村开展志愿服务,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在一线成长成才。鼓励乡村规划、文创、旅游等各类高端人才及专业化社会工作者参与农村基层服务。整合各类专家人才资源,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科技先遣队”“组团式”帮扶等人才服务基层,统筹中央、省、州三级选派的454名科技特派员,按照“一县一团”方式,联合服务全州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建设农村“双创”平台,支持专家下乡、鼓励能人回乡、引导企业兴乡,2021年共办理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59笔,发放贷款3.13亿元,最大程度给予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提供支持,形成“引回一批能人、振兴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良好局面。

  在强化人才氛围营造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及时传达中央、省、州重大人才政策和人才新目标、新要求,统筹新闻媒体力量,积极报道乡村振兴一线单位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宣扬各类优秀人才典型事迹。组织拍摄人才工作宣传片,依托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开设“金州英才”专栏,对优秀专家人才团队、州管专家、人才代表、人才基地等进行专访,讲好人才在乡村振兴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加强“人才之家”“一站式服务中心”建设,办理发放450张“黔西南州高层次人才服务卡”,着力解决人才子女入学、职称评审、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等“关键小事”,让人才安心工作,放心生活。将基层优秀人才代表纳入党委联系服务专家范围,发挥人才专业优势,让专家人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不断增强人才荣誉感、自豪感、归属感,营造“近悦远来”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通讯员 邹涛 黄初化 王颖)

  编辑:徐倩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