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绿丝带” 一直在路上(二)
发布时间:2022-09-12 10:33 来源:知知贵阳
为纪录和报道好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党员干部、医护人员、群众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在遵守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贵阳广播电视台推出“无接触式”系列新闻报道,即在记者不进入封控区,减少人员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电话采访、视频连线、市民自拍图片和视频、收集网络信息等方式,反映贵阳贵安各地抗击疫情的真实情况。今天推出第二集《暖暖“绿丝带” 一直在路上》。
2008年,贵阳广播电视台公益品牌“绿丝带”第一次飘扬在贵阳的大街小巷,此后的14年间,不管是凝冻、地震还是疫情,每当这座城市遭遇考验,“绿丝带”就会集结,默默守护贵阳市民。
这个秋天,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贵阳,为管控疫情,贵阳多区域实施静态管理,封控区内市民出行受限。城市这么大,市民这么多,个体化的需求,千差万别。需要产检的孕妇如何出小区?如何为救命药打开跨区的绿色通道?超出既定规则的“框框”,平时的小困难就可能成了特殊时期里的大麻烦。

9月5日,由贵阳市精神文明办、贵阳广播电视台发起,贵阳市商务局、共青团贵阳市委、美团共同参与的“绿丝带”暖心热线85822222正式开通,竭力为急需帮助的市民提供帮助。
“绿丝带”暖心热线开通以来,不断接到市民求助,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记者不进入封控区的情况下,我们想方设法为求助者提供帮助。或多方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帮助求助对象;或奔走在封控区外,绞尽脑汁为市民解决难题。
01 别慌 我会来
疫情袭来的第6天,家住观山湖区的卢女士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从亲朋好友到社区居委会,打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求助了一个又一个人,都没能解决她的难题。原来,卢女士身患甲状腺癌,手术之后需要服用处方药才能防止疾病复发、保证身体机能正常,做完手术以来,她从未断药一天。如今疫情管控无法去到医院买药,家里的药又所剩无几,未知、恐慌和无奈的情绪充斥着她。
无意中得知“绿丝带”暖心热线开通,卢女士打来了求助电话,接线中心快速反应,“绿丝带”记者即刻出发。
像这样急需药物的市民,还有很多。众多求助者当中,有一位69岁的胡先生,9年前胡先生做过心脏支架手术,需要定期服用一种抗凝血药,家里的药只够维持一天的量,急需补充。疫情管理要求居家,胡先生无法自行前往医院开药,他的儿子也因为工作不能回来,无奈之下,胡先生拨通了“绿丝带”暖心热线。
“绿丝带”记者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询问了贵阳市各大医院,最终了解到经开区贵航300医院有这种抗凝血药物。此时,受疫情管控,“绿丝带”记者也无法到达经开区。
随后,记者向贵阳交警经开区分局说明了情况,民警陈义怀和周帝顺赶往贵航300医院,帮胡先生取到了急需药品。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却因为坚守一线无法离开岗位为父母尽孝,对此,胡先生的儿子感慨万千。
“心里面是非常感慨,一开始是比较紧张,也比较愧疚,没办法出去,没有尽到子女该尽的孝心。但是后来听我父亲说了以后挺激动,因为这里面涉及协调很多工作,包括咱们“绿丝带”的志愿者,还有我们交警,中途有很多协调工作,我也知道很不容易,在这种疫情的环境下,所以还是非常感谢。感谢我们“绿丝带”的救助,还有就是贵阳广播电视台、贵阳交通广播、咱们的工作人员像我一样坚守在一线的人能够安心的工作,也希望我有机会能够加入到“绿丝带”的群体里面,互帮互助,让大爱传播。”胡先生儿子十分感谢地说道。
02 别急 有我在
如果有人问,可不可以帮帮我?那“绿丝带”会给你答案。
观山湖区王先生67岁的母亲身患尿毒症,需要定期去位于云岩区的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做透析,如果不能及时透析,可能会危及生命。当天又到该做透析的时间,但因疫情管控无法出行,一家人心急如焚。
接到求助电话后,记者立即与“光远爱心车队”联系,说明求助者情况。该车队是贵阳光远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在白云区交通运输局支持下成立的爱心车队,车队共有25辆车,可以对一些急需帮助的人给予帮助,免费接送。在了解到王先生母亲居住地与医院之间的路线和车队可通行路线一致之后,车队将急需透析的王先生母亲平安送到医院。
在“绿丝带”接到的求助电话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尿毒症患者,这类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并且身体比较虚弱、免疫力较低,一旦出现救助不及时,容易造成严重后果。“绿丝带”志愿者团队在帮助患者解决就医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乌当区医共体总院为尿毒症患者免费提供床位、生活用品,让病人安心留院就医,将区域内30多个透析病人集中收治在医院,并且部分免费,解决了患者的燃眉之急。

如今,在乌当区医共体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已经增加到91人,其中有68人留院治疗。
“绿丝带播出了以后,后面有两位患者来到我们医院,有一位患者是省医的,因为他在省医透析,然后他觉得跨区很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来到我们医院,然后还有一个患者原来是在贵黔医院,他也是看到绿丝带播出以后来找到我们。我们科可以容纳120个透析病人,只要我们能接受,病人应接尽接,主要是接收居住在乌当区以内的透析患者,哪怕他原来以前不是我们医院透析,只要我们能接受的,我们全部接受。”贵阳市乌当区医共体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钱银芬在视频回访中对记者说道。
不只是送药、急诊,您的需要,就是我们出发的动力,为您排忧解难,就是“绿丝带”暖心热线存在的意义。
03 别哭 等着我
9月9日晚,“绿丝带”暖心热线接到一个带着哭腔的电话:
市民黎女士住在观山湖区,而自己的母亲70多岁了,独居在南明区电建社区,母亲呼吸道有问题,并且无法自主出门买菜,因为疫情管控,自己也无法前往照顾母亲,电话中,张女士显得很崩溃。
接到求助后,记者立即开始了“暖心接力”,第一棒是与老人居住地的太慈桥街道办事处联系。
“暖心接力”第二棒:太慈桥街道的工作人员王祥莉
【电话采访】我们接到的是你们一个姓胡的记者,他给我们打的电话,然后他们把情况给我们讲了以后,我们赶紧联系她所在的电建这边的工作人员。
“暖心接力”第三棒:太慈桥街道办事处电建一公司居委会工作人员候兵
【电话采访】收到这个信息以后我们就上门了解情况。这几天物资也很紧缺,接到电话后我们的志愿者也很及时地把物资送到家里去。
“暖心接力”终点:黎女士妈妈,即王阿姨
【电话采访】没想到他们动作这么快,第二天早上就给我送来了,感谢他们。

求助者黎女士
【电话采访】我们老人70多岁了在那边,几天了,我那种状态完全崩溃,没有办法就打了你们的电话。打了以后,你们联系的是街道办事处,当天晚上联系了以后,第二天她就已经拿到了。非常感谢你们,帮助了我们这种真正有需要的人解决问题。
“暖心接力”其实没有终点,只要你需要,我会为你“奔跑”。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每一声回复,都是对焦急的安抚;每一次行动,都是对温暖的传递。
一抹绿色汇成了这个秋天的温暖底色,8582222,一串简单的数字,将疫情期间互不相识的我们联结成紧密的联同体。
夜色渐浓,“绿丝带”暖心热线接线中心的电话铃仍然响个不停,一个又一个“你呼我应”的故事,继续在这座城市发生。
众志成城同抗疫,共克时艰送温暖,暖暖“绿丝带”,一直在路上!
编辑:杨秀攀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
-
中国绿茶新金三角:贵州!凭什么?
-
陈晏赴京拜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
-
贵阳去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佳 全年357天优良好空
-
展示艺术精品 提供美育服务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展出...
-
阳光云海相约来
在送走2018年最后一场雪后,1月5日清晨,兴义市敬南镇...
-
贵州玉屏:茶花盛开引客来
正值茶花盛开季节,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的...
-
人尽其才 筑梦黔行!贵州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
-
摘帽出列后的三百六十五天!贵州全力巩固拓展脱
清晨第一缕阳光,铺洒在初冬的贵州大地,映照着欣欣向...
-
贵州运用大数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张网
“十四五”时期,贵州基本民生保障将更加完善,社会救...
-
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贵州各地开发区向改革
-
中超:北京国安平成都蓉城
6月30日,主裁判刘威(左二)与成都蓉城队球员阿不都海...
-
女子双人10米台:陈芋汐/全红婵夺冠
当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2022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
-
世界女排联赛:中国胜波兰
当日,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的2022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
-
温网综合:纳达尔、斯维亚特克挺进第三轮
今年法网的男、女单打冠军纳达尔和斯维亚特克从红土转...
-
中国篮球名人堂首届入堂规模确定:25人 1个集体
中国篮协名人堂委员会30日召开首次会议,确定了中国...
-
《农村教育发展报告》: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13日在京发布《中...
-
司考改革:想拿双学位当“敲门”砖?没那么简单
几乎所有非法学专业的司考考生都拼了命地想在司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