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身份 同样的担当 ——筑城广场方舱检测点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9-09 12:03   来源:南明频道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9月3日以来,南明区筑城广场方舱检测点开足马力、高效运转进行核酸检测,大幅提高了南明区核酸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日检测能力。

  “黔”山万水总是情

  自贵阳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贵州省内十多支医疗队迅速响应,连夜集结火速驰援南明区,与南明区共同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我是刚接到通知就马上收拾行李来贵阳,大家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况。”铜仁市疾控中心卫生检验科的田慧说,她2020年从贵州医科大学毕业,对贵阳有着特殊的情感,听到召集队伍支援贵阳就立即报名了。从铜仁到贵阳,300多公里的路程,他们一行12个人到达现场后,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投入到搬运、安装、调试设备等工作。

  在田慧隔壁的帐篷里,是来自德江的医疗队。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他们趁着吃晚餐的时间,稍微休整一会儿。几个小时工作下来,脱下防护服后,他们身上的衣裤早已湿透,析出了白色的汗渍。德江县中医院的张康说,“我们是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一共25人,分别来自铜仁市德江县疾控中心、德江县人民医院、德江中医院、德江县妇幼保健院。”

  在南明区筑城广场方舱检测点,共有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14台。来自黔西南、黔南、六盘水、毕节、铜仁的142名医护人员在此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与病毒抢时间、和疫情拼速度。

  “了不起的‘00后’医学生志愿者”

  在筑城广场方舱检测点,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是来自贵阳康养职业大学的41名老师和学生,他们主动请缨、逆行而上,支援南明区方舱检测点工作。

  这群“00后”医学生志愿者,平均年龄只有19岁,现在每天的工作是和医护人员一起,开展核酸样本分类、信息录入工作。

  “我们几个是主动写了请战书,想给疫情防控出点力。”

  “从学校出来时,看着城市变得这么安静,感觉城市生病了,落差非常大,我们作为医学生能出点力,感觉很自豪。”

  “从参加志愿服务开始,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这次志愿者经历,一定会成为我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药学系的几名学生讲述着他们感知的自我成长和价值感。他们说,对于医学生来说,能在社会需要的时候,在一线出点力,很自豪。

  目前,学生们用所学知识,加上岗前培训,很熟练地做着志愿服务工作。现在这支队伍逐渐壮大,陆续有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

  “最真诚、最朴素的感谢”

  还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言苦累,事无巨细为支援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广场另一边,一批刚到的电风扇正在调试安装。这几天气温上升,为做好降温消暑保障工作,让外援的医护人员安心工作,所以筑城广场方舱实验室指挥点决定采购一批电风扇缓解高温天气,但这电风扇的采购却没那么容易。

  负责后勤采购工作的谢宏说,“我通过各个渠道,才终于联系上售卖电风扇的商家,又把商家接至仓库,几番周折才终于拿到这40台电风扇。”

  “请问这里有没有肥皂?”与谢宏说话间,几名医护人员来找到他,询问有没有肥皂。谢宏顾不上喘口气,又马不停蹄去与医护人员对接他们的生活需要。

  医护保障工作繁杂琐碎又环环相扣,从酒店住宿、饮食安排、防疫物资配备、出行保障、人员调度、思想安抚等方面都需要细致入微。在广场上的物资领取处,除了医用防护物资,还有水、牛奶、洗发水、脸盆、卫生用品等生活物资。“我们这里就是方舱的物资供应站,每日根据医务人员的需求进行物资补充,尽量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物资领取处的工作人员介绍。

  “我们对兄弟县市的支援医疗队,十分感激、感动,所以我们一定全力做好保障工作,守好‘大后方’,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最前线的工作才能更顺利开展。”在筑城广场方舱检测点负责总统筹工作的南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袁莉说,让白衣天使住得安稳、安心休整,是南明区对这些“家人”最真诚、最朴素的感谢方式。

  (通讯员 申璐曼)

  编辑:李红丽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