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把“五治”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2-08-16 10:48   来源:乌当频道  

  乌当区偏坡乡偏坡村一角。

  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房屋、一个个美丽整洁的庭院,一条条干净笔直的村道……穿行于活力乌当,一村一落皆美景,美丽乡村相辉映,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绿、净、美的山水田园画卷。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乌当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农村“五治”工作有关要求和各项决策部署,迅速动起来、紧起来、实起来,推进农村“五治”工作落地落实,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从民心出发

  精准了解群众需求

  “今天我们开这个院坝会,一是向大家汇报一下农村‘五治’工作的成果,二是想听一下大家对农村‘五治’工作有什么建议,希望大家共同献计献策帮助我们村发展……”7月24日上午,在水田镇三江村,一场主题为“共话活力乌当 传递乡风文明”的院坝会上,三江村一名村干部说。

  院坝会上,群众畅所欲言、交流心声,从心底里支持农村“五治”工作的开展;镇村干部耐心倾听,认真记录,听民声、问民计、谋发展,现场气氛分外热烈。通过“零距离”接触、“零障碍”交流,收集问题意见,提升了群众对于农村“五治”工作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农村“五治”工作既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份反映干部作风和综合素质的“考卷”。要做好此项工作,要求县、乡两级干部真正沉下去、扑下去、驻下去,扎实开展好“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倾听群众需求,精准分类施策,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追责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不偏向、不走样。

  自启动农村“五治”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工作以来,乌当区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多种载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宣传,凝聚思想共识,为推动农村“五治”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此次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工作以农村“五治”工作的相关政策、应知应会知识、工作成果等内容为宣传重点。为确保实现群众知晓率100%的工作目标,乌当区在各乡(镇、街道)广泛开展“一户一走访、一村(居)一座谈、一题一调研、一域一覆盖、一周一活动”“五个一”主题宣传走访活动。

  在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工作中,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深入交流,宣讲农村“五治”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应知应会知识,收集意见、建议。在大家的一言一语中,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工作思路进一步清晰,发展信心进一步凝聚。

  农村“五治”工作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乌当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农村“五治”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工作,用心解决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努力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便捷。

  以民生落脚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自农村“治厕”工作启动以来,羊昌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旱厕改造、新厕修建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细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不断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截至7月底,羊昌镇909个“治厕”任务已全部完工,“治厕”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治厕’工作给村里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以前脏兮兮的旱厕不见了,村民都用上了水冲式的新厕所,有的村民借着‘治厕’的机会,翻新了庭院、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扫除,村庄的居住环境也变得更好了。”羊昌镇黄连村有关负责人说。

  农村“五治”工作是保障农村民生的关键抓手,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乌当区各级各相关部门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紧迫感,积极主动破解瓶颈难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良心把民生工程落细落实,确保农村“五治”工作早日见效,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围绕“清、建、管、用”四篇文章“治房”。乌当区统筹抓好村庄规划修编、宜居农房整治、农房建造水平提升等方面工作,截至目前,1050户农房风貌整治开工885户,完工609户;已制定《乌当区村庄规划编制攻坚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2个试点村庄规划和2022年47个村庄规划已经完成;在新堡乡和偏坡乡开展盘活闲置农房试点,已盘活利用30户。

  ——坚持以“三水同治”为抓手“治水”。乌当区着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截至目前,水田镇上坝村供水保障工程已完成工程建设,乌当区阿栗片区及高穴片区供水工程正在进行施工作业;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建设完成,正在调试运行;羊昌镇马场村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完成10.2公里并通水,完成总进度96%。

  ——注重前、中、末“三端共建”“治垃圾”。着力抓好前端干湿分类、中端规范运输、末端无害化处理三个方面。区财政投入265万元用于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和示范村打造,对缺失和损坏的收集容器、转运车辆等进行更新,农村收运体系建设中行政村和30户以上自然村寨收运覆盖率达100%,新建镇级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收集站7个,持续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多元化宣传。

  ——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治厕”。乌当区采取三格式化粪池、接入集中污水管网方式,对7074户农村旱厕和无厕进行治理。截至目前,共召开农村治厕现场培训56次共800人次,发放治厕倡议书、明白卡1.1万份,全区治厕开工7074户,完工6573户,占总任务92.9%。

  ——注重“三风同治”,多管齐下狠抓“治风”。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塑造,已经完成110个村(居)均建立红白理事会和工作站,建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巡查队伍;建立全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一条龙”服务队管理机制、红白喜事安全和食品安全检查机制、红白喜事备案机制和举报奖励制度(试行)等工作机制,共接到各类举报49起,成功劝阻47起,依据相关规定处罚2起。

  让幸福落地

  实事办到群众心坎

  8月13日,家住偏坡乡偏坡村的陈冬梅一早就开始打扫庭院,给花卉绿植浇水,接着就张罗游客的用餐。

  谈起农村“五治”工作,陈冬梅感触颇多。“以前,家里的老房子住了几十年,破败不堪。随着‘治房’工作的推进,家里的住房进行了改造,发展起了农家乐,生活越来越好。”陈冬梅说。

  如今,走进偏坡乡,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绿树滴翠、鸟语花香,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文明之花处处盛开,目之所及,皆为风景。

  自农村“五治”工作启动以来,偏坡乡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民居特色化,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主要解决好民居的保护、管护和利用三大问题,扎实推进“治房”工作,全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农村“五治”这项惠民工程、文明工程落到实处,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围绕解决保护问题,偏坡乡对现有古建筑、古民居进行登记造册,实行台账管理,严禁私自拆建,严格管控乱搭乱建行为,对古建筑、古民居周边乱搭乱建行为进行制止,对违法建筑依法拆除,消除对整体风貌的影响;围绕解决管护问题,严格落实农房审批制度,严格管控乱搭乱建行为,开展农房风貌整治,目前全乡共计完成农房风貌整治400余户,占全部农房的67%;围绕解决利用问题,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示范创建点工作,鼓励农户将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委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个人自营、合股联营的方式,引进民间资本对闲置房屋进行盘活,今年将在偏坡村先试先行盘活20栋闲置房屋。

  通过开展“治房”工作,培育民宿产业,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偏坡乡主导产业,旅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上半年,全乡完成旅游综合收入792.6万元,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

  不仅仅是偏坡,在农村“五治”工作的实践中,活力乌当这片热土处处升腾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随着农村“五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件件顺民意的实事办好办实,全区农村基础设施稳步推进,乡村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好,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为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注入了强大力量。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文/图

  编辑:胡家欢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