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贵阳市南明区委:青春建功强省会 志愿服务报春晖

发布时间:2022-07-25 10:34   来源:青青贵阳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投身基层,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在被确定为团中央2021年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县区后,团贵阳市南明区委积极部署、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于2021年暑假、寒假期间,分别组织来自全国各高校的81名、50名贵州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返乡学生、用人单位以及辖区群众中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图片

  图为暑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集体合影

图片

  图为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集体合影

  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当好“组织者”

  竭力挖掘岗位资源。面向贵阳市南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街道征集大学生“返家乡”实习岗位以及实践活动岗位需求,最终确定并发布暑假实习岗位81个,寒假实践活动岗位50个,并上传“返家乡”岗位对接系统实现精准对接。

图片

  图为暑假启动仪式现场

图片

  图为寒假启动仪式现场

  着力扩宽招募渠道。通过“青春南明”、“甲秀南明”等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实习招募令,寒暑假累计报名的贵州籍学生达1400余人。团贵阳市南明区委根据学生意愿、专业、简历、实习经历等,结合用人实习岗位以及实践活动要求,择优选择131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努力做到人岗相适。

  全力保障学生权益。为社会实践学生提供免费就餐、实习补贴等服务保障,暑假实习期间,每人发放实习补贴600至1200元/月,寒假实习期间,每人发放交通补贴50元,同时,得到团贵阳市委大力支持,22名非贵阳籍大学生集体入住“筑梦驿站”,解决了外地学生住宿问题。此外,团贵阳市南明区委投入经费6900余元,为寒暑假所有参加实践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保驾护航。

  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当好“管理者”

  做好岗前培训,让学生迅速融入。在录用学生上岗之前,团贵阳市南明区委均举办“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岗前培训,通过观看《南明区专题形象宣传片》、学生代表发言、邀请党校老师做辅导报告、岗前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南明区情,增加其对南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图片

  图为贵阳市南明区委党校高级讲师蒋琳对同学们进行专题培训

  建好临时团组织,让学生自我管理。通过成立临时团支部,选拔有团组织工作经验的学生担任团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进一步加强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团员青年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推动团组织突击队和团员生力军作用的有效发挥。

图片
图片

  图为成立临时团支部的书面决定

  搞好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锻炼。暑假实践活动期间,除各临时团支部不定期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外,团贵阳市南明区委还组织部分学生代表集中开展了“诵读红色家书 赓续红色基因”主题团日活动。寒假实践活动期间,5个临时团支部分别在5个乡、街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团贵阳市南明区委还联合部分乡、街道团(工)委组织大学生“返家乡”志愿者以走访慰问、文艺汇演、宣传新风等形式开展了12余场实践活动。如团贵阳市南明区委、团后巢乡委组织大学生“返家乡”志愿者到贵阳市夕阳红康复公寓开展“浓情元宵共欢乐,温暖有爱促和谐”——尊老敬老慰问活动,同学们筹备了乐器独奏、合唱、小品、三句半、写春联等表演,陪老人们一起过节并送去温暖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主动联系,搭建桥梁,当好“服务者”

  及时了解情况。团贵阳市南明区委不定期与用人单位沟通,及时、实时了解学生在实践期间的表现情况。实践期间,学生们始终做到“心里有火、眼里有光”,迅速适应单位工作节奏,主动找活、主动担当,受到实习单位一致好评。

  做到精准服务。实践期间,针对有个别学生反映实践内容与报名时不相符,不适应单位工作要求和标准的情况,团贵阳市南明区委按照“一人一策”的方法,深入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在反复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沟通下,圆满解决问题,实现用人单位需求和实践学生个人意愿的双赢。

  广泛宣传引导。共推送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公众号文章18期,为学生出具实习鉴定并上传至“返家乡后台系统”。实践结束后,团贵阳市南明区委还为每名学生准备了离别礼物——一张印有活动集体合照的照片和小书签,希望他们怀揣这段实习经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图片

  图为“暂别象牙塔,实习已过半,2021年大学生‘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心得”系列的八期推送

图片

  图为2021年大学生“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系列的9期推送

图片

  图为离岗纪念品——印有活动集体照的小书签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青年学生有着时代的锐气、蓬勃的朝气,下一步,团贵阳市南明区委将持续开展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建立在外高校学子与家乡联系的制度化渠道、发挥好校地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青年人才向南明汇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成就壮美人生。

  编辑:范天一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