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板场镇刘家村第一书记冯应旭:“村强民富是我最大的愿望”

发布时间:2022-07-01 10:52来源:铜仁日报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领村民多发展产业、多增加一些收入,村强民富是我最大的愿望”。谈起自己被组织选派担任第一书记的初心,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板场镇刘家村第一书记冯应旭说。

  冯应旭于2019年8月调整任该县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0年1月选派到板场镇刘家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任刘家村脱贫攻坚村级指挥长、驻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他夜以继日地奔走在第一线,克服了工作中的一道道困难,攻克了一个个堡垒,使该村75户267人全部脱贫。以“零问题”通过了国家评估验收。

  鏖战贫困

  彰显初心使命

  驻村以来,面对繁重而紧迫的脱贫任务,冯应旭迅速转换角色、进入工作状态,快速掌握全村情况,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深入查找问题短板,有的放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确保政策精准落实。

  为了尽快掌握刘家村的第一手资料,冯应旭积极与镇政府各部门对接,同村“两委”干部逐户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工作,摸清“家底”.对每户家庭成员、收入、住房、就学、就业、身体状况、就医情况、救助等级和产业发展意愿等信息,作好访谈笔记,收集群众诉求以及对村支两委工作的建议和意见,认真听取群众倾诉,短时间里,他跑遍了全村的每家每户,为群众解决大大小小的困难,及时整改落实群众对村支两委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一直以来,刘家村都没有成规模的产业,该村大多数的土地是用来种植传统玉米,玉米种植一年一熟,劳动强度大,经济收益低。面对产业短板这块“硬骨头”,他带头苦干实干,经过多方协调为刘家村争取项目,着力基础设施建设,修通了发展黄花、辣椒产业公路,安装太阳能照明路灯60盏,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问题,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黄花、辣椒、异地生猪养殖等,围绕“村社合一”的发展理念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他提出的产业发展思路为刘家村脱贫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发展了黄花100亩、辣椒100亩等两项扶贫产业,让所有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方式增加收入。通过入户调查发现一部分群众有劳力找不到就业岗位,通过他与镇多方面沟通协调,将愿意外出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务工的贫困户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提出合作社产业用工必须先满足本村群众,为本村群众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10个,有效解决了村里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他始终聚焦“三保障”为群众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住房保障中,为了让群众都能搬出大山,每天走家入户多方面宣传讲解移民搬迁的好政策,让群众实实在在的享受到移民搬迁的政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全村易地扶贫搬迁11户53人,让搬迁群众过上了幸福生活。

  建强堡垒

  助力乡村振兴

  严守防返贫底线,强化动态监测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发挥好防返贫党员干部网格化监测作用,将“进农家、访民情、解民忧”的群众工作方法贯穿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始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紧紧围绕种养产业,注册成立党员带头人创办的黄花产业专业合作社。以人为本、以技为要、以点带面,开展产业大户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业产业人才,打破产业人才匮乏局面,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

  围绕绿色循环发展,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新格局。积极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创建生态宜居新农村。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建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文明卫生家庭”评选,“道德积分”兑换活动,移风易俗,弘扬正能量,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巩固成果

  接续民生情怀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相关要求,接下来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之路怎么走,冯应旭一直在思考。他认为,第一书记要迅速转变角色,从“教练员”变成“陪练员”,从“带”脱贫变成“帮”振兴,不搞“大水漫灌”,坚持“持续滴灌”,这也许就是出路。

  刘家村安明照,是村里的家庭养猪户,冯应旭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他解决养猪技术难题,并为他无偿送去饲料,使他当年收入达2万元,实现了有稳定收入。“冯书记对我们发展产业很重视,支持也很大,他不但在养殖过程中随时过问,还帮我找销路。”安明照说,

  “冯书记工作尽心尽职,他无论任何时候,经常加班加点。”刘家村驻村干部田宇说,在冯应旭带领下,振兴刘家村,大家都有信心。

  刘家村驻村第一书记肖勇,今年4月接替驻村工作,谈到与冯应旭一起工作的日子,他说,“冯书记对工作认真细致,敢于创新,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目的就是让刘家村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编辑:杨娜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