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 ——乌当区深入推进农村“治风”工作见闻

发布时间:2022-06-28 14:47   来源:贵阳日报  

  6月24日,走进乌当区新堡乡大寨村,村内干净整洁的道路、绿树成荫的环境、文明守礼的氛围以及随处可见的“治风”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让人感到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大寨村的文明新风由何处“吹来”?这还得从该村积极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说起。

  “以前,村里有各种办酒的名目,不仅铺张浪费,而且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压力。”大寨村党支部副书记罗亮说,农村“治风”工作开展以来,大寨村以建章立制为发力点,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积极践行文明行为,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

  为了让移风易俗有章可循,大寨村建立“一约(村规民约)两榜(红黑榜)两会(红白理事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重点整治乱办滥办酒席风,摒弃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弘扬和倡树文明乡风。

  以村规民约为立足点,大寨村依托村“两委”换届契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等办理酒席新要求写入村规民约,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进行公示。规范制定办理酒席备案流程制度和农村“治风”工作奖惩制度,红白理事会引导群众按照备案流程严格申办,做到事前申告、事中服务、事后评议,形成奖罚分明的长效管理机制。

  移风易俗重在“润物无声”的宣传与引导。大寨村对违规办酒的村民进行提醒、劝阻,将村民办理酒席情况纳入季度积分管理,结合村民环境卫生、遵章守纪情况等,每季度实行考核打分,并通过“红黑榜”进行公示。同时,结合实际打造规范、文明、实用的婚丧事宜办理场所,将《酒席服务队名单》《志愿服务队名单》《办理酒席备案制度》等进行统一公示,深入推进“治风”工作落地。

  “我们还建立了‘党小组+网格员’的工作机制,实行党小组组长、党员、网格员组团包保网格内的酒席申报和办理工作,并向红白理事会提供相关线索。网格员主动上门服务、上门宣传、征求群众意见,有效提升了群众知晓率。”罗亮说。

  得益于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大寨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愈发浓厚,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大寨村村民韦富山女儿出嫁,只用了1天时间就办完,并严格按照要求将办酒桌数控制在15桌以内,没有铺张浪费,这场简单却极具人情味的婚礼让村民拍手叫好。

  “以前很多人好面子、讲排场,遇到红白事都喜欢大操大办,每年打工的收入还不够吃酒。现在大家都严格遵守村里的规定,办酒席更加文明了,人也轻松了,发展的信心也更足了。”村民罗朝芳说,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大寨村劲吹文明新风,是乌当区深入推进农村“治风”工作的生动写照。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治风”是破除陈规陋习、持续改善社风民风的关键。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乌当区围绕建章立制持续发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促进社会风气持续改善。

  目前,乌当区110个村(居)全部完成村(居)民公约修订,明确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纳入其中,确保“治风”有依据、能执行。110个村(居)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办事章程、细则、流程图,明确固定办公场所,完成“2+3”(即2名村委会干部+3名红白理事会成员)坐班制,为群众提供服务。

  同时,乌当区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一条龙”服务队管理机制、红白喜事安全和食品安全检查机制、红白喜事备案机制、举报奖励制度,确保第一时间互通信息、把准方向、有效干预、精准施策。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编辑:刘慕轩

  统筹:汪红霞

  编审: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