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沫阳寻井

发布时间:2022-06-24 11:37来源:黔南日报

  沫阳,为布依语音译地名。地名,有状地貌山川、江河湖海和塘滩堰坝等功能特性。贵州省和云南省为布依族主要分布区,这些区域难免会有称呼相同的布依语地名——沫阳。沫阳与水井有关,水井通常被人们用来命名地方。一个地方,能用水井来命名,这说明该地一定有一眼令人称道、令人羡慕的水井。它,要么是周边最大的水井,要么是常年不会干涸的水井,要么是清甜可口的水井,要么是冬暖夏凉的水井,要么位置处在十分特别之地的水井。

  总之,其水井十分特别,十分珍贵,又与众不同。笔者要讲的水井,与罗甸县沫阳镇有关,与沫阳镇的那个“沫阳”两字有关。那么,神秘的布依之乡的罗甸沫阳究竟有什么样神秘的地名故事呢?

  沫阳 是个布依语音译地名

  沫阳,是一个布依语音译地名,其布依语为Mbosyaangx。“mbos”,其汉义就是“水井”,汉音译字用“沫”“母”等,字虽不同,音与义一个样的。罗甸“沫阳”古人又写作“母阳”“母羊”。更有意思的是人们也用“暮”来给“水井”命名。罗甸县有个地名就叫“罗暮”,就属于这种状况。古代有人亦写为“罗母”,汉义是“山下面的水井”。这里我要提“罗暮”这个地名,是因为“罗暮”这个布依语音地名在宋太祖乾德五年,即公元967年,现罗甸县境内就有一个叫“罗母珠部落”的王子就入朝纳贡了。以此为证,布依族在罗甸县生活的记录是很早的,布依族用“沫”“母”“暮”命名生活地是很早很早的事了。

  那么,布依语“沫阳”(Mbosyaangx)又是何义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布依族地名的结构。因为汉语的地名结构是专名在前,通名在后。如铜鼓井、苦李井和樟木井等等。而布依语地名与汉语的相反——通名在前,专名在后。如沫阳、沫安和沫交等等。“沫阳”中“沫”为通名,“阳”为专名。解读时要把它反过来,即专名“阳”在前,通名“沫”在后。

  其次,“阳”有的地方写作“羊”和“洋”等。它们虽然写法各异,但音和义都是一样的。如独山县的“打羊”,都匀市的总阳,贵定县的沫阳,麻江县的景阳等等。

  其三,布依族从布越族群分支发展而来,其语言中就难免有越语之遗存。现在,在布依语中,我们很难找到“阳”这个音的对译汉义。只能从古越语中去找。但古越语离我们又太远了,一时又难以得到答案。这又该怎么办呢?

  这还得从古地名,特别是河名中去找答案。

  贵州省有一条大河名叫阳河。阳河古称水,由此可知“阳”与“水”同意,即河。浏阳河是一条全国人民都知道的河名。此“阳”也是“河”之义。人们纠结的是如此说岂不是“浏河河”去了。是的,这正好印证了它是一条少数民族语言命名的河名(阳河亦如此)。就如,都匀剑江,有人也叫“剑江河”一样,其实此后“河”为多余,有时就因约定俗成了,就有了类似地名。另外,中国有一淡水湖名叫“鄱阳湖”。其“阳”为“水很多”之义。在此,“阳”不是汉语言中“山南水北”的那个“阳”。综上所述,沫阳之阳为“水很多”之义。难怪,贵州民族学院原研究所所长石开忠在其《贵州地名来源探析》一书中,将“沫阳”解释为布依音译地名,为“长流不断的水井”之义。此“阳”为“长流不断”之义,亦指“水很多”。

  沫阳 长流不断的井在哪里?

  沫阳,是一个好地方,坝宽水美,交通便利,田肥地沃,人民勤劳,距罗甸县城15公里,曾是龙滩水电站400水淹线迁县城的选址地之一。可见,沫阳这个风水宝地,在罗甸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自然环境是很好的。沫阳最早为水井名,后人们用它来命名寨子,继之用它来命名关隘,继之用它来命名行政单位,如区、管理区、公社、乡、镇、大队、村等。

  罗甸县现辖8镇1乡,沫阳贵为8镇之一。镇办公驻地在沫阳坝子上的罗沟村。但现沫阳镇所在地,无论是最早的办公地柏林村,还是今天的办公地罗沟村,都无一水井叫“沫阳”。笔者到罗沟村访问查询,罗沟村人和镇村干部都说,“沫阳”取名来历地在“老沫阳”,即沫阳镇沫阳村那个地方。其地距镇办公地罗沟村还有2公里的路程。

  与沫阳村党支部书记黄元福等村干部登上沫阳关西面古驿道旁的亭子处,举目北望,坝王河由北向南直赴沫阳关而来,过关口后折向东南朝新沫阳流去。而亭子西面,100多米处的岩山上有一眼清泉汩汩而流。那便是布依人的“沫阳”。沫阳井水向北向下顺坡而流,就到了人们所讲的老沫阳寨了。现老沫阳寨分为上院和下院两个村落,两个村落之北为一南北向长型的山岗,山岗顶上布依人称之为布交,布交有两三块人工平地,平地上有一两户民房和一大片青石屋基和围墙,随行的村干部告诉笔者,青石屋基和围墙是原沫阳区办公地的旧址。

  经过现场采访,笔者找到了名为“沫阳”的水井。该水井出在一高大陡峻石山的半坡上。这与一般水井处于山脚的位置大不相同,而且流量不小,终年不会干涸。当地布依人以“沫阳”名之,让我们看到了布依人以该水井为喜、为贵的喜悦崇敬之情。

  如今,该水井已被当地群众保护起来,还划定了水源保护区,源源不断的甘泉还在滋润着一方百姓。

  沫阳 行政名称和驻地的变化

  沫阳,先为水井名,后人们用它来给村寨和关隘命名。近代人们又用它来给行政单位命名。现老沫阳在沫阳村内。沫阳村东依柏林村,南靠罗沟村,西屏江亭村,北邻云干社区(属龙坪镇)和董当社区。

  沫阳作为行政单位名称,始于区办公地设于老沫阳布交时起,当时没有设沫阳乡,时正式称呼为:沫阳区冗院乡沫阳村。到了1956年才将柏林乡改称沫阳乡时,才有沫阳区沫阳乡沫阳村的称谓。柏林乡改掉了,柏林村还在。不仅如此,当时区和乡的驻地都在柏林村。1990年撤区并乡建镇时有“沫阳镇沫阳村”的称谓。2013年村级区划调整,将纳括村并入沫阳村,村驻地为沫阳村。

  今沫阳村辖14个村民组,含索亭、纳上、岜汝、纳括、盐田、布吉、沫阳上院、沫阳下院、坡豪、冗院等10个自然寨。

  据《罗甸县志》载,在近代,沫阳村为内外八哨之索亭地。民国4年,即1915年在老沫阳布交设区,民国21年,即1932年易名第四区,次年又改设区署。1953年老沫阳属冗院乡,区与乡驻沫阳村。1959年册三公路建成,经过柏林村,沫阳区、乡迁至柏林对门坡。

  由于沫阳区办公地由布交迁往柏林乡柏林村(现又迁到罗沟村),又将柏林乡改为沫阳乡,以及后来撤区并乡建沫阳镇,其办公地在柏林村和罗沟村,人们到区也好,到乡也好,到镇也好,都说去“沫阳区”“沫阳乡”和“沫阳镇”,久而久之,沫阳之名,成为了区乡镇治所之地的名称,而正宗的地名地沫阳寨,不得不退避三舍,只好加了一个“老”字以示区别,称老沫阳。

  文德全

  编辑:徐倩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