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民宗系统高质量推进民族事业繁荣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2-03-09 14:41   来源:贵阳日报  

  

  村民在修文县小箐镇崇恩村花菇种植基地查看花菇生长情况。

  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布依族村民摆“拦门酒”迎接游客。

  开阳县禾丰乡王车村村民在采摘辣椒。

  鸟瞰观山湖区百花湖镇三屯村

  过去一年,贵阳市民宗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强省会”行动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民族工作的方方面面,全市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团结携手,共同奋进,全面推动民族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已成为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年来,贵阳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演的大型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获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积极争取2021年中央及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共计4500余万元,支持民族村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委机关获评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新征程,新目标,新作为。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为贵阳贵安发展擘画了蓝图,全市各族儿女将按照“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在民族团结进步繁荣事业上走前列、作示范,奋力书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

  A 举全市之力 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在南明区花果园花都社区,“红石榴家园”里的民族故事墙、“党建+民族团结”文化长廊、红石榴广场等格外引人注目。作为贵阳市打造的民族团结示范点,花都社区居住着万余名来自省内外的各民族群众。

  目前,贵阳已建立20余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实践基地、40余个示范点和示范群,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扩面的民族团结教育新局面。

  2020年5月20日,贵阳市印发《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方案》,提出2021年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工作目标。

  随后,全市上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之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知行合一,协力四新”为创建主题,笃定前行。

  各级机关的全体党员干部多次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机关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文化长廊,形成广大党员干部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干部职工中入脑入心;乌当小学、新堡民族小学、下坝九年制学校等加强青少年学生“四观”教育,加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教育,将布依簸箕画、印苗花棍舞、芦笙吹奏等民族民间文化引入课堂;轨道交通中山西路站网红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街,“民艺、民食、民睦”等展板展示着贵阳的多彩民族文化。

  创建过程中,贵阳举全市之力,做优做精做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创新丰富创建形式载体、内涵;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机关、企业、社区(村)、军营、乡镇(街道)、学校、宗教活动场所、景区和商业街区、家庭“九进”活动;建设示范点、示范带;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如今,贵阳市成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呈现出“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民族大融合格局。

  B 集众人之智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开阳县禾丰乡田冲村是贵阳市民宗委的定点帮扶村之一。2021年5月,贵阳市民宗委办公室主任夏明宏到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期间,驻村工作队协同村支两委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480余万元,用于扩建猕猴桃产业基地、硬化产业路、修建排洪沟、维修改造村小学操场等,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教育、交通基础设施。

  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清镇市红枫湖镇大冲村虎山彝寨、修文县小箐镇岩鹰山村等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同样是一派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欣欣向荣景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2021年,贵阳市民宗系统致力于接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制定、印发《贵阳市民宗委2021年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积极争取协调2021年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490万元,安排市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500万元、民族工作经费550万元,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支持帮助民族乡村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

  贵阳市在赋能民族村寨振兴中,以民族文化“加持”,大力发展民族地方旅游业,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三月三”、偏坡乡“六月六”以及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四月八”等活动显现文旅IP的盛景,不仅成为各民族“大聚会、大联欢、大团结、大发展”的盛会,还显现出文旅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潜力和趋势。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开阳县马头村,依托茶产业年均接待游客20万人以上;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依托浓郁的布依风情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日接待游客最高达2100余人……截至目前,全市获省级以上命名挂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80个,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57个,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势头正盛。

  C 尽全部之力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去一年,贵阳市民宗系统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推进民族教育、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

  “乡村振兴新时代,筑梦在山中;云上数据新科技,幸福在云中;布依好儿女携手同行,迈进幸福在云中。”由贵阳市创新打造的大型民族歌舞剧《云上梯田》在2021年唱响并登上全国舞台,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随后,该剧在花溪区龙井村、修文县龙潭社区等地上演,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歌曲《爱与幸福做伴》,以优美的旋律、广泛的传唱度,荣获贵阳市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暨全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短视频比赛一等奖;举办了修文县“三月三”布依族风情文化节、清镇苗族“四月八”活动、白云区布依族首届“白云杯”民歌大赛等活动……2021年,多个民族民间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各族群众借此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绽放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需在保护、传承及产业化上下功夫。2021年,贵阳市民族民间工艺品大赛、贵阳市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及创新产品大赛等相继举办,评选出能工巧匠、十佳绣娘、十佳绣品、优秀文创产品等。同时,众多民族文化企业推出一批批富有贵阳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工艺品,闯出一条走出贵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新路。

  在助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方面,2021年,贵阳市安排民族教育资金近270万元,在多所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专项补助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改善民族体育基础设施,打造独竹漂基地、押加场地,为今年举办的贵阳市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参加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打下良好基础。

  示范引领

  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的开局之年,贵阳市民宗系统上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统揽,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力推进贵阳贵安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

  一年来,贵阳市民宗系统组织干部,通过党史集中研学、上微党课和党史百年天天读等方式,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同时,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强劲动力,察民情访民意,为群众办结12项实事。

  一年来,贵阳市民宗系统聚焦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持续加强创建的统筹推进工作、考核督导,精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月”等活动。

  一年来,贵阳市民宗系统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契机,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六大行动,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为“强省会”行动贡献民宗力量。

  砥砺奋进

  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委党组书记、市民宗委主任罗德亚说,新的一年,全市民宗系统将把贵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结合,紧紧围绕“五个走前列、作表率”的奋斗目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落实好“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等中心工作,为谱写新时代“强省会”新篇章作出贡献。

  全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纵深开展,帮助18个民族乡加快城镇化发展,大力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做优做特城镇,做美做精乡村;持续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完善“大数据+民族团结”实践模式,让各族群众共享“四新”发展成果。

  全力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部门资金2490万元,安排市级民族发展资金1500万元加大对民族乡村的扶持。同时,提升特色民族村寨建设水平,立足67个民族特色村寨,把民族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旅游景点结合起来,推动“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擦亮爽爽贵阳品牌。

  全力为强民生作贡献,持续推进农村“五治”,围绕“教业文卫体”做好民族教育、体育、医疗工作和“老幼食住行”公共服务体系,让民族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更有保障;进一步强化基层治理,发挥“四员”队伍作用,认真做好平安贵阳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编辑:张强

  统筹:夏雯雯

  编审:魏成华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事宜请致电:0851-858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