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玉屏:​包谷粉,好吃很有乡味!

发布时间:2022-01-22 15:31来源:微玉屏

  冬日的㵲阳河在阳光照耀下,泛出星星点点的光,在玉屏河段一个叫做狮子口的河湾处,一排排竹竿架整齐地排列着,三五成群的人们正忙着整理竹竿架上的包谷粉条。寒冬里,河湾处良好的通风条件,此刻成了晾晒包谷粉的绝佳场所,一会儿功夫,十数列竹竿架上就挂满了粉条。

图片

  这里便是远近闻名的狮子口包谷粉产地——玉屏侗族自治县大龙街道鲢鱼塘村狮子口组。春节临近,这里家家户户都忙着赶制包谷粉,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清香。

图片

  “我们狮子口组共50余户人,目前有超过80%的人家还在坚持手工制作包谷粉。”村党支部书记吴小俊说。

  因做工复杂、历时长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狮子口包谷粉手工制作这门手艺也面临着传承的难题,尤其是年轻人,坚守下来更难能可贵。

图片

  15岁就开始跟随祖辈学习手工制作包谷粉的舒忠义,就是这些坚守下来的年轻人之一。10余年来,从选材、发酵、磨浆、打芡,到最终晾晒的13个工序,他都亲力亲为。可就算如此,舒忠义还是没能完全掌握包谷粉的制作技巧,每次制作时,仍需父亲和爷爷在一旁指导。

  制作包谷粉,需在每年入春后将优质的本地玉米发酵6个月,再经清洗、磨浆、搞杠等工序,才能得到高纯度的包谷淀粉。接着,每年10月份天气转凉后,才开始制作包谷粉,这样便于包谷粉的晾晒和保存。此时,把包谷淀粉与水进行搅拌形成面糊。

  “在搅拌面糊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水的用量,太多面糊会过稀,太少会过稠,都不利于粉条成型。”有着20余年丰富经验的舒秀田一边不时地兑水搅拌面糊,一边说着相关注意事项。

图片

  面糊做好后,需把面糊放进漏瓢里,通过不断敲打,使面糊从瓢孔中成丝条不断地向下均匀地漏出,落入开水锅中煮熟。煮熟后的粉条,用长竹筷捞出降温后,通过捋顺、晾晒等工序,成为晶莹剔透、细长均匀的包谷粉。如此,狮子口包谷粉的整个制作过程长达8个月。

图片
图片

  据舒忠义介绍,狮子口包谷粉历史悠久,具体成型于何时,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听他爷爷辈说起,从康熙年间以前就一直存在,估计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如今,狮子口包谷粉已成为玉屏侗家人逢年过节时的必备美食。

图片

  得益于狮子口包谷粉良好的市场口碑和个人的经济头脑,舒忠义早在几年前便与人合伙,组织寨上几个包谷粉制作手艺人开了一家小型包谷粉加工厂,开始包谷粉规模化生产。

  “春夏秋三个季节为销售淡季,冬季是销售旺季,旺季每个月销量能达到8000余斤。临近春节,包谷粉的订购量逐渐增多,一年下来,销量可达3万多斤,每斤25元,总产值可达80余万元。”舒忠义说。

图片
图片

  2021年12月,侗家古法包谷粉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玉屏侗族自治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知这个好消息的舒忠义,心里满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我想趁着这次机会,成立一个合作社,将村里生产的包谷粉条集中起来,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让更多人学习和知晓侗家古法包谷粉制作技艺,将这项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舒忠义说。

  编辑:李奕璇

  统筹:徐倩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