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新区:生态“绿”与产业“红”交相辉映

发布时间:2022-01-20 13:17   来源: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  

作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六年来,贵阳高新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坚决扛起“上游责任”,把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重大担当,紧扣“高质量”这个关键词,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图片

强化顶层设计 布局绿色发展

“现在河水更加清澈了,鱼儿也越来越多,河岸风光无限好,我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心情很好。”贵阳高新区海伦堡集团贵阳海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正洪说,企业位于沙文园区麦架河(高新段)太阳湖附近,每天上下班不少员工都会经过河边,河道环境变化都被他们看在眼里。

回首两年前,麦架河河道因为淤泥沉积、局部雨污混流、上游村寨生活垃圾乱扔等原因,导致河水水质受污染,无法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为彻底解决水质污染及流经区域环境问题,高新区携手白云区以“协同治理、共同达标”为目标,全面启动了麦架河(高新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通过整合河长制、沟长制等有关工作机制,让“绿色生态”成为高新区的一张名片。

这张名片的形成,得益于高新区坚持加强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高新区先后出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划分规定(试行)》等多项生态保护制度,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积极申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优化《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专项考核细则》,成立高新区河长制办公室,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19家区属部门进行季度考核。

与此同时,高新区严格把好项目准入关,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管理要求,系统高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对不符合园区产业引进政策、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不符合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一律不予引进。

一个个环保设施的建设,一项项环保制度的出台,充分表明了高新区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在这里,一幅山清水秀的城市图景正徐徐展开。

加强生态建设 筑牢生态屏障

“高新区真是越来越美,无论是街上还是公园,到了夏天,满眼青翠,绿树成荫。”谈及近年来高新区最大的变化,在白鹭湖湿地公园锻炼的老人由衷感慨。

作为全省首个国家级高新区,贵阳高新区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抓好环境问题整改,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筑牢多彩贵州的绿色生态屏障贡献一份力。

整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抓好重点行业废气治理、建筑工地防扬尘治理等工作,加大园区废气排放污染源单位的检查频次,指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废气治理设施运行台账记录。按照6个100%的管理要求,督促区内建筑工地做好防扬尘治理。2021年1至11月,高新区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8.5%,预计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8.5%。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完成90余个入河排水口现场排查,每周对区内地表水出入境断面进行水质监测。

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督促海伦堡·太阳湖人才小镇、高新区科技人才小镇甲秀小学高新分校项目、恒悦学府、宜民医院等项目开展土壤污染调查。

打好固废治理战,认真开展固废污染防治治理攻坚行动,全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98%,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为95.9%,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察考核中名列开发区第1名。

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工作,设置大型密封式垃圾桶80个、建成生态环保屋1座。目前主要处置方式为转运至贵阳市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场规范处置,月均转运处置240吨。同时通过建设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置中心方式就地处置,实现源头减量,已建成日处理200kg的厨余处置中心1座,经处理后的厨余垃圾减量率达到95%。

修复,水清岸绿生态美。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实施一批重点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工程,排查出淤积、破损、外水渗入等问题并及时整改完成共计3115个;累计建成雨污水收集管网约350公里;高新区出境到观山湖区小平坝河、白云区麦架河的雨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 答好“高新答卷”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在高新区,园区看不到一根污染天空的烟囱,只看到宽敞的园区大道、郁郁葱葱的植被……

为守好绿色窗口,一方面,高新区设置“绿色门槛”,把绿色招商作为环境保护和推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和具体抓手,结合自身实际,紧盯大数据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潜力产业三个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招商,严格把好入门关,走一条节能、减排、降耗的路子。

另一方面,高新区围绕“千企引进”工程,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引进一批延链强链补链的企业和项目,培育工业发展新增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提升,实施传统产业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自动控制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工艺、质量、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实现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转变。近年来,培育了时代沃顿、汉方药业、林泉电机、石博士新材料等一批绿色制造企业,加快推进绿色产业集聚。

不仅如此,高新区还强化科技绿色化引领。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动,建立绿色科技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研发作用,推动资源高效利用、节能环保创新转化。

文/易颖

  编辑:汪东伟

  统筹:李华莹

  编审:刘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