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友公司:为工地装上“智慧大脑”

发布时间:2021-12-30 11:35   来源:贵阳网  

  

  2018年,在贵阳高新区注册成立,启动智能加油机、设备云盒等智能终端硬件研发;

  2019年,油料管理系统研发上线,实现营收156万元;

  2020年,设备管理系统、混凝土管理系统研发上线,实现营收同比增长253%;

  2021年,成功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定,全年营收预计完成1100万元;

  ……

  短短4年时间里,贵州工之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之友”)在贵阳高新区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的华丽蜕变。

  “为公司取名‘工之友’的寓意为‘工利其器、友利其益’,通过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围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料机’等成本业务管理实际需求,以物联网及时、准确地感知和采集工地现场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服务平台,创造数据价值。”贵州工之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清介绍到。

  “工料机”指的是建设工程中所耗费或使用的人工、材料、机械的统称,在一个典型的高速公路项目中,工料机成本占整个项目建安成本的70%以上。许多项目由于造价高、建设周期长、管理要素多、工作环境复杂等特点,项目成本管理较为粗放,“工料机”费用经常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浪费、超耗、闲置,乃至被偷盗,给项目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对于一个施工企业而言,工料机成本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施工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利用数字化和智能的手段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为企业降本增效。

  “比如,设备在施工项目中成本占比为10—15%,但施工中常常会面临工地现场面积大、地域广,传统管理手段无法实时、准确的掌握设备位置及工作状态,难以进行科学调度;设备工作台班由操作手或技术员人工填报,准确性和真实性难以核实;设备单机核算不及时,成本无法归集到具体施工部位等问题。”王勇清说,针对这个施工痛点,企业研发了工友智能设备管理系统,以自主研发的设备云盒、油箱监测仪等物联网智能终端为核心,能准确判别设备工作状态、采集设备工作时长、纪录轨迹定位、核算单机油耗,实现了工程机械的实时监管、成本自动归集核算和自动上传企业财务系统,可为施工企业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节约设备使用成本。

  如今,为更好服务于施工企业打通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智能化的最后一公里,工之友积极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工地成本管理服务平台,相继研发了油料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物资称重管理系统、混凝土管理系统、钢材管理系统等现场岗位级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准确的采集现场业务数据,降低人工参与度提高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施工管理过程及时纠偏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进而为施工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平台与金蝶、久其等国内软件头部企业的项目管理平台和财务管理平台提供的项目及以上级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全方位推动施工行业成本管理的业财一体化进程,助力施工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已获得了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项。

  成立以来,工之友营收连年翻番,与中交二公局、贵州桥梁建设集团、贵州路桥集团、贵州公路集团、湖南路桥、云南建投集团等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项目合作关系,为河北、甘肃、云南、广西、重庆、湖南、山西等全国各地五十余个交通建设项目提供成本管理服务。不仅如此,工之友还与贵州大学、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产品预研、校外实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明年,我们将持续以创新研发为主线,完善‘工料机’系列智慧工地成本管理软硬件产品,努力实现营收目标2000万以上,成为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力争实现营收目标4000万以上,并在成本大数据基础上构建产业互联网商业模式,打造‘工料机’交易平台、供应和采购端增信融资平台、大众原材料物流交付平台等。”王勇清表示,公司将秉承“工利其器,友利其益”的宗旨,以推动行业信息化革命为愿景,努力成为国内智慧工地成本管理解决方案领军企业,进军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

  (贵阳高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婷)

  编辑:李华莹

  统筹:徐倩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