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不辍知甘苦 精彩“税”月不辜负——我和《中国税务报》的不解情缘

发布时间:2021-12-28 16:53   来源:贵阳税务融媒体中心  

  说起我与《中国税务报》的不解情缘,那还得将岁月的指针拨到2013年。

  那一年,我刚成为一名云岩区国税局(注:国、地税改前)的税务人,主要从事政务信息编写、税收新闻宣传等工作。每天,内勤师傅都会给办公室送来一份“新鲜”的《中国税务报》,这份报纸成为初踏税务门槛的我学习税收业务知识,了解税务领域重大新闻和政策的“启蒙读物,每天早晨到办公室后先读一读《中国税务报》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我与它之间也便就此结下了情缘

  第一篇和第“N”篇

  随着一天天的阅读,突然在某一刻一个小小的心愿开始在我心里萌芽:要是自己的文章也能登上《中国税务报》,那就真是太好了!

  想不如干,说干就干,在当时的领导张桂华主任的鼓励下,我决定先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文学作品入手,以赤水老家的竹子为题写一遍抒情文。一番酝酿、几夜挑灯之后,《青青翠竹韵》1.0版问世。

  我十分激动地把文章拿给老领导指正,在她的建议下,1700余字的文章最终精炼到800多字,然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篇《青青翠竹韵》2.0投进了邮箱。

  静待回音的日子还是有些焦虑的,但最终《中国税务报》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的《青青翠竹韵》发表了!我清晰地记得,那天是2014年2月21日,看着我的文字以铅字的形式呈现,内心的激动无法言喻,只是傻笑着把那800个铅字读了一遍又一遍。

  这是我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稿件,也是我在《中国税务报》上刊登的第一篇稿件,这给了年轻的我极大的鼓励,并开始憧憬以后可以写出第二篇、第三篇、第N篇,可以写出更多关于我们税务人的故事……

  于是,我更加认真阅读《中国税务报》,并努力通过分析学习每篇稿件的写法、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开始积极了解局内业务科室的工作动态,获取一手鲜活素材,锻炼写作新闻稿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不会破产了》《云岩国税局对纳税人“有Q必应”》等多篇稿件陆续发表,努力的耕耘开始有了一份份收获。

  不断提升入佳境

  2015年8月,已调入贵阳市国税局工作的我有幸被《中国税务报贵州记者站推荐,到《中国税务报社跟岗锻炼半个月。这段时间里,我跟着报社的各位资深编辑老师们学习新闻采编业务,视野逐渐打开,格局逐渐放大,并开始有了培养自己“新闻眼”的意识。

  回到单位后,我坚持阅读《人民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税务报》《贵州日报》等报纸刊物,关注国家重大时政方针政策,关注各种涉税新闻,学习掌握重要税收政策和业务知识,并结合贵阳市的实际工作写出了多篇宣传稿件,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采写《“老干妈”:小食品如何做出大品牌》这篇稿件。

  当时接到《中国税务报》贵州记者站的约稿,希望我尽快为该报诚信纳税专刊采写一篇贵阳市有代表意义的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企业的新闻稿。与分管领导讨论后,经过前期摸底调查和严格筛选,终于敲定了采写对象——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采访过程并不顺利,低调的“老干妈”一开始不愿受访,我们反复沟通协调,并亲自到企业调研,面对面答疑解惑,最终用诚意打动了他们,同意接受采访。

  从撰写采访提纲到现场采访、从现场照片拍摄到素材梳理、从构思标题到文字形成,每一个环节我都仔细推敲。初稿出来后,又在编辑的指导下二次回访老干妈”,力求挖掘更生动、更有意义的事例,把企业的故事讲得更好。经过几番艰苦努力,最终定稿发表出来后得到了各方人士的充分肯定。

  经过这篇稿件的锤炼,我的采写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随后的几年里,我先后采写报道了益佰制药的诚信事迹、“营改增”企业的获得感、税务干部的故事、扶贫干部驻村经历等稿件,累计在《中国税务报》发表各类税收宣传稿件100余篇,三次获评报社“优秀通讯员”。

  这一篇篇发表的稿件,正是我无悔付出、辛勤耕耘、激情燃烧的青春“税”月的最好见证。

  秉持初心再前行

  今年3月,我来到威清税务分局挂职锻炼,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基层税务干部的敬业爱岗和艰辛付出。虽然每日工作忙碌,但大家仍对税收工作保持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几位税务老前辈,几十年如一日在税收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不懈付出,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使时光荏苒,但“为国聚财 为民收税”的誓言仍未曾改变。

  这份初心不改的精神也激励了我,在浩瀚的税务蓝海里,我要尽情奔涌和释放,为我所热爱的这份事业贡献所有激情和能量。

  贵阳税务融媒体中心 汪汝会

  编辑:梅婕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