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展新颜!贵阳贵安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综述

发布时间:2021-12-21 15:14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黔灵山染翠绿,南明河水潺潺,碧空万里如洗……

行走在筑城大地,满眼尽是动人的绿色画卷。

五年来,贵阳贵安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色屏障;坚持绿色发展,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建设“千园之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

多年来,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全力推进“生态大保护”、奋力书写“生态大文章”、持续做强“生态大品牌”,交上了硕果累累的“生态答卷”。

如今的贵阳,正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为“强省会”行动注入更多绿色动力。

筑牢绿色屏障 铺好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绿色是新时代发展的靓丽底色,是贵阳市的城市价值基点。优良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贵阳市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要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多年来,贵阳市先试先行,出台法制条例、设立专门机构、调整政策措施,让生态保护成为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

制定国内首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从政策层面筑牢生态文明根基;组建全国首个环保法庭、环保审判庭,明确受理国家机关、环保组织乃至志愿者个人作为原告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件;集中挂牌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生态保护审判庭、贵阳市人民检察院生态保护检察局、贵阳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在全国率先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文明司法体系。

风景秀美的红枫湖

此外,贵阳市多措并举坚决打赢打好大气、水、土壤、固废、农村五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水源地保护、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修复、劣五类河流治理等攻坚行动,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扬尘污染整治,着力整治车辆尾气,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三五”以来,贵阳市全市森林覆盖率由46.5%提高到55%,提高8.5个百分点;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从10.95平方米提高到13.16平方米,增加20.1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95.6%提高到98.9%,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总体优良;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范围内;中心城区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全市辐射环境整体保持良好。

山河秀丽本如是,还看杨柳醉春烟。五年来,从一域到全局,贵阳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贵阳的绿色本底更加巩固、更加夺目。

聚焦绿色产业 描绘优势转化的发展亮色

石膏粉、抹灰砂浆、石膏条板、石膏模盒……走进贵州磷化集团息烽园区,各类磷石膏建材产品让人目不暇接。昔日堆积如山、污染环境的磷石膏废渣,如今成了众多建材企业争相订购的“香饽饽”。

“十三五”以来,贵阳市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

通过纵深推进“千企改造”“千企引进”“万企融合”,贵阳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日趋合理。2016年实施“千企改造”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千企改造”的企业有537户,实施“千企改造”的项目有581个,项目总投资2195亿元,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特色食品、健康医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示范项目和工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2020年,贵阳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1:36:59.9,新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4%、46%。2020年,贵阳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磷石膏年消纳能力达740万吨,基本实现“产消平衡”。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98%以上。贵阳贵安共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达1817.35 亿元。

此外,贵阳市还充分挖掘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公园景区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建设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实现生态价值最大化、经济价值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和旅游价值最大化有机统一。

共建绿色家园 让贵阳市民尽享生态福祉

五年来,贵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把生态优势巩固好、提升好、利用好,持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贵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推动“一河百山千园”行动计划,市民尽享生态红利。

花溪黄金大道秋景。

2015年,贵阳强力推进“千园之城”建设,着力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努力增加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同时,做足做好“百山”文章,以城市中心区、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绿色化、景观化、系统化治理山体,打造连接城乡的绿色廊道,完善通风走廊,保护环城林带,构建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让林城的特色更加彰显。

“十三五”时期,贵阳市完成230个山头的绿化提升和景观美化,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660个,公园数量累计达到1025个。

今年以来,贵阳市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狠抓问题整改,消除建成区29处黑臭水体,南明河、洋水河、麦架河等流域水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通过“义务植树”“绿色清明、文明祭祀”“爱鸟周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6·18”贵州生态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行走在筑城大地,这里青山环绕,绿水潺潺,天朗气清,人民幸福。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还在继续。贵阳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再出新绩。

南明河:水清岸绿景美

今年,经过综合治理后的贵阳市南明河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案例。

这份荣誉的获得,得益于贵阳市对母亲河从未间断的治理和保护。

2012年,贵阳市全面启动实施南明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9年来完成河道清淤92万立方米、生态构建及局部生态修复7.3万平方米,新建浅滩湿地1.53万平方米、生态驳岸3万余平方米。

2017年至今,贵阳市新建五里冲、小关、六广门等20座再生水厂,南明河流域再生水厂从14座增加至34座,污水处理能力从之前的99万吨/日提高到183.58万吨/日。

实施南明河流域19条排水大沟整治工程,治理大沟50.3千米,完成清淤5.28万立方米。

……

一系列“组合拳”,攻克了一批历史顽疾,有效解决了南明河核心段淤积重、水变黑、臭味浓等突出问题,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条主要支流水质全部达标,中心城区段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部分区域达Ⅲ类及以上,河流自净能力得到逐步恢复,“除臭”“变清”“景美”治理目标逐步实现。

为巩固提升南明河治理成效,贵阳市还制定了《贵阳市南明河治理巩固提升工作方案》,精细化、长效化推进南明河各项管理工作。

南明河旧貌换新颜,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更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

金关巷460号:臭水塘消失了

每天早晨,家住云岩区金关巷460号的伍启云都会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的空气。“过去这里就是个烂池塘,蚊蝇飞舞、臭味扑鼻,根本不敢开窗户。”伍启云说。

为改善金关巷460号的居住环境,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云岩分局实施了云岩区金关巷460号周边黑臭水体及污水收集治理项目。

经过人工清淤,新建污水压力管道、排水明沟、居民污水收集管网、化粪池、污水提升泵站等设施,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后,通过新建的污水提升泵站排至数博大道排污管道,最后引入二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历时一个多月的施工,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黑臭水体问题,得到群众一致认可。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金毛毛/文 郑雄增 石照昌/图)

  编辑:何莹莹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