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市以“五治”工作为引领 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9 16:18   来源:清镇发布  

图片
美丽的芦荻哨村。(资料图片)

  农村“五治”工作是贵阳市保障农村民生工作的关键抓手,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自农村“五治”工作开展以来,清镇市深入贯彻落实贵阳贵安“强省会”行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五治”工作有关会议精神,坚持以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为引领,狠抓美丽乡村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一批农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让农村生活环境更舒适、更宜居,科学、合理、有序助推,实现乡村振兴

  行动快:农村“五治”工作迅速开局

  “滥办酒席的风气已经改善很多了,但还是有一些人悄悄办,亲戚、邻居应该互相监督和劝导。”“按照统一方案改造农房大家都很支持,但一定要请水平高的专家帮我们设计。”11月3日,在清镇市红枫湖镇民乐村刘家寨的村民活动广场,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召集全寨老少开了一场民乐村“五治”工作意见征集坝坝会,大伙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表达心中的想法。

  刘家寨地势平缓,自然风貌独特,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原为簸箩乡政府驻地,基础设施配套有一定基础,服务功能相对完善。但寨子内民居布局不协调,农房风貌无特色,庭院杂乱无章,乱搭乱建等情况依然存在,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还需强化,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配套还需完善优化。

  在被列为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后,刘家寨抓住机遇,早早就启动了有关工作,通过坝坝会的召开,为“五治”提供了不少合理建议。

  随后,红枫湖镇邀请到国内某知名建筑设计单位结合刘家寨的军屯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为寨子做“美颜”设计,推广使用“厌氧池+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艺,加大垃圾分类处理知识讲解力度,根据人口数量、厕所位置、用水实际制定旱厕改造方案,完善“村规民约”整治人情风和吃喝风,涉及刘家寨“五治”的各家单位也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寨范围内掀起了“五治”热潮。

  “刘家寨在垃圾处理、污水管网铺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我们将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项目弥补短板,采取正向和反向的方式激发群众参与‘五治’的积极性,推动寨子的‘五治’工作迈上新台阶。”红枫湖镇党委副书记何超说。

  在清镇市,像刘家寨这样迅速开展“五治”工作的地方还有很多,麦格乡持续深入开展“空心房”、乱建房整治工作,拆除7120平方米违章建筑;红枫湖镇民乐村簸箩口组污水处理终端投运,助力农村污水变清水;青龙山街道积极探索构建“源头减量、上门回收、集中处理”的工作机制,力争农村垃圾资源利用最大化;新店镇鸭池河村志愿者挨家挨户给村民送去“村规民约”,并给他们宣读和讲解……广大党员干部正和农村群众同频共振,共同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打好实施乡村振兴的这场硬仗。

  设计优:制定一整套个性化方案

  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清镇市委、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农村“五治”工作专题会,集思广益制定“1+5”农村“五治”系列方案,以1个总方案(清镇市农村“五治”工作实施方案)统筹全局,5个子方案(清镇市“治房”工作方案、“治水”工作方案、“治垃圾”工作方案、“治厕”工作方案、“治风”工作方案)具体落实,全方位指导农村“五治”工作顺利开局。

  “治房”——把握好农房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推动农村建房规范化、便利化、特色化,进一步提升农村住房安全性、宜居性、舒适性、价值性。截至目前,完成清镇市省市县三级15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清镇市级农村住宅通用图集编印,制订并实施农村建筑工匠培训计划,实施农房风貌整治提升104户,完成农危房改造任务4户,完成农村宅基地审批523宗55372平方米;

  “治水”——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农村安全饮水保障及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推动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简称“三水同治”)。截至目前,清镇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已达94%,今年已完成11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个特色田园·美丽乡村集成试点示范村寨和6个人居环境整治村寨的提升,完成2个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治垃圾”——围绕“减量化、资源化”,从全面提升农村垃圾治理,减量化分类处理垃圾,提升终端无害化处理能力,营造优良的农村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实现乡镇156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全覆盖,30户以上自然村组(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90%;

  “治厕”——精准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新建或提升改造,有效管控厕所粪污,稳步提升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范围,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今年新建(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4000户;

  “治风”——紧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治风”总体要求,强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清镇市城乡文明程度,打造文明乡风,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6000余份,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巡展活动12场,在全市上下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氛围,为后期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奠定了基础。

  随着“1+5”方案的多次完善和敲定,清镇市农村“五治”工作机制逐步理顺,进一步明确了定性目标、细化定量目标、制定年度目标,工作任务落实到乡、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农村“五治”工作得到迅速有序推进。

  保障强:“六个强化”做好“后勤”支撑

  为确保农村“五治”工作顺利开展,清镇市以“六个强化”保障措施做好农村“五治”工作“后勤”支撑。

  强化思想认识。加强党对农村“五治”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扎实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工作各项重点任务;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加强各类规划统筹管理和衔接;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要求,市级财政逐年递增匹配资金投入到“五治”工作,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确保“五治”建设;强化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开展“门前三包”“一事一议”投工投劳、拆除私搭乱建、老旧危房(圈舍)等,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农村“五治”工作的良好氛围;强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在每个村培育一支骨干力量、组建一支管理队伍、搭建一个参与平台、完善一套村规民约、组建一批建筑工匠,为农村“五治”构建可持续的动力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将农村“五治”工作纳入市级考核,压实责任,把考核评价与监督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农村“五治”工作实效。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清镇市将把农村‘五治’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强省会’行动的重要抓手,创新工作思路,结合‘五治’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把思想认识再统一、顶层设计再优化、目标任务再明确、动员培训再落实、组织领导再强化,合理安排时序目标,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构建民建、民管、民享的长效机制,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清镇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何元友说。

  编辑:李奕璇

  统筹:徐倩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