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到终端 把“分类”落到实处——乌当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23 11:38   来源:贵阳日报  

  时下,走在乌当的街头巷尾、小区院落,“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分类垃圾桶摆放在醒目位置,垃圾分类的理念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成为社会新风尚。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今年以来,乌当区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全区城区范围内实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100%、分类收运设施达标率100%,群众知晓率、住户参与率显著提高,完成5个“三感社区”、6个“示范片区”和150余个标准创建工作……垃圾分类,已然在“美丽乌当·活力新城”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高位强力推动

  构建垃圾分类大格局

  垃圾分类不是易事,需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乌当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结合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总体布局,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确保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为保障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有序推进,乌当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分管领导任专职副组长,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统筹协调工作。同时,印发了《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开展模式、重点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各单位和各街道办事处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在此基础上,乌当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好各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强化分工合作,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前端设施设置、中端垃圾收运等相关工作。区直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四分类”顶层设计、健全标准规范、加强行业指导,切实承担主体责任,不断完善各级部门联动机制,落实属地责任,形成党建引领,居委会、志愿者队伍、物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完善体系建设

  助推垃圾分类出实效

  11月15日,由贵州黔鹰环卫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餐厨垃圾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试运行,实现了餐厨垃圾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利用。“我公司餐厨垃圾日处理量为150吨,不仅能满足当前乌当的收运量,还可为全市的餐厨垃圾收运做出贡献。”贵州黔鹰环卫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简斌说。

  “在这里,大部分餐厨垃圾都可以得到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简斌说,厨余垃圾经过生产处置后,提取的资源部分完全进行工业再生,油脂用于提炼生物柴油和工业润滑油脂;废渣作为生物有机肥原料,运用于农业种植生产;废水运用成熟的处理工艺,在满足排放标准后进行再利用,为企业节约生产用水。同时,对厌氧产生的沼气进行充分收集利用,可完全满足日常生产供热和厂区生产生活照明发电。

  垃圾分类是一项全系统、全链条的工作,如何实现垃圾分得清、收得齐、运得走、处理好,决定着垃圾分类能否取得真正实效。为此,乌当区积极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效机制,大力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乌当区先后投入140余万元,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居民小区、主次干道、医院、学校、宾馆酒店、金融服务网点等场所设置分类垃圾桶、果皮箱、不锈钢垃圾箱3000余个;厨余垃圾由贵州黔鹰环卫服务有限公司负责分类运输和处理;其他垃圾由贵阳京贵环境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输并进行填埋处理;有害垃圾由市物资回收公司负责收运并进行专业无害化处理;可回收垃圾由物业或街道聘请的保洁人员进行细分后进入再生资源回收通道……

  “通过建立完善的收集、运输及处理体系,避免前分后混的现象,保障分类垃圾有相应的去处,使垃圾分类能真正产生效果。”乌当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张未说。

  强化宣传引导

  树立垃圾分类新风尚

  “蓝色垃圾桶装可回收物,绿色垃圾桶装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放在黑色垃圾桶,有害垃圾要统一放在红色垃圾桶……”11月14日,在观溪路街道金江苑小区,志愿者向前来参加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系列活动的居民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并详细介绍操作流程。

  观溪路街道金江苑小区属于居民密集型小区,垃圾产出量大。以前,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混装、随意丢弃现象比较严重。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在金江苑小区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现在,走在小区的道路上,随处可见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志,越来越多的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小区里也有了智能垃圾箱,垃圾分类更方便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居民陈晓蓉说。

  垃圾投放源头管理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难点所在。为确保源头分类到位,乌当区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宣传网络,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加强垃圾分类的社区推广,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群、宣传栏等载体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强化源头管理,引导群众自觉分类投放,形成“垃圾人人产生、人人负责”的良好氛围,推动居民从“要我分类”向“我要分类”转变。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民生关键小事,也是社会发展大事。我们将持续加强垃圾分类宣传,确保在年底前,乌当城区内、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居入户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每个居委会组建一支不少于50人的志愿者队伍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让垃圾分类成为引领绿色生活的新风尚,切实提升居民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提升分类投放准确度。”张未说。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编辑:梅婕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