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观察

发布时间:2021-11-21 13:51来源:铜仁日报

这是一颗镶嵌在贵州高原、武陵山中的璀璨明珠。

这是一座巴蜀文化、荆楚文化与本土多彩文化交汇结合的“仁义之城”。是青山绿水、曲径通幽环绕而独具城市魅力的桃源铜仁。

铜仁,因绿而名,因生态而兴。

在这里,生态建设永无止境;

在这里,绿色高质量发展未曾停歇;

在这里,“点绿成金”的生动实践频频上演。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市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铜仁市围绕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真抓实干、奋楫争先。这既是时代的问卷、发展的命题,更是铜仁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新坐标。

以生态固本,用绿色破题。近年来,铜仁市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巩固绿色底色,加快绿色资源转化,让绿色深化为铜仁的符号。

顶层设计厚植绿色

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蓝图

未见高楼林立,先见郁郁葱葱。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虽已入冬,但并不影响铜仁的绿,群山依旧郁郁葱葱,江河清水流淌,着实惹人喜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市第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陈昌旭作了《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报告,对铜仁市未来五年经济建设的各方面进行了谋划和部署,深刻指出要科学谋划绿色发展新蓝图,奋力开启绿色发展新征程,标志着铜仁正式进入绿色发展新时代。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铜仁经济新跨越,绿色是核心。建设绿色家园,厚植绿色优势,培育绿色文化,完善绿色制度,壮大绿色经济,让每一项都与绿色挂钩。

看好蓝天白云——开展对化工污染企业进行执法整顿和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围绕施工现场100%围挡、进出口路面100%硬化等6个100%目标,开展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重污染燃料管理力度,在主城区划定了高污染燃料燃烧禁燃区,大力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积极开展天然气管道、地源热泵利用项目建设;推动燃煤锅炉淘汰,通过集中攻坚治理,让原本优良的空气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管好一池清水——加大对重点企业工艺技术改造和废水治理力度,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强化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实施节水减污工程,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为持续稳定改善城镇水环境质量,打造绿化、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流域河岸生态圈,紧紧围绕“一区五地”建设,按照“治水先治污”原则,扎实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治理工程建设,为水环境改善提供基础支撑。

守好一方净土——建立土壤污染源分布清单,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明确“取缔关闭一批、暂缓停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限期整改一批”的整治思路,严格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加大危废企业规范化管理力度,推动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为金山银山。

系统治理,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2%,居全省第二,全市县城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8.5%,国家“水十条”7个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中心城区和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良好的空气环境质量为铜仁城市“颜值”增光添色,也给“蓝天保卫战”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这一组组数据见证了铜仁的绿色发展和崛起。正是由此,铜仁绿色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广,铜仁绿色发展之路的底气越来越足,黔东大地的山青、水秀、林茂、田沃、草丰景象正照进现实。 绿色资源释放红利

“绿”变“金”优势转化提档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

铜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生态保护,不能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要“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才能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铜仁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个成果一起收,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绿色致富之路。

发展过程中,铜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山好水好生态,着力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方位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作为贯穿古今、跨越千年的中国茶叶原产地,铜仁拥有着悠久灿烂的种茶历史、积淀了独特厚重的品茗文化。近年来,铜仁聚焦茶产业,发展生态茶。“梵净山茶”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各种茶叶评比中获金奖达200多项,2021年梵净山茶品牌价值31.16亿元,梵净山茶走出深山,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摇钱树”。

茶产业只是铜仁产业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铜仁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聚焦生态茶、中药材、食用菌等13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力,创新提出农产品品牌创建“十大重点”建设工程,打造“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等具有全国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

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绿色生态”已经成为铜仁“烫金”名片,全市绿色产业优势突出,石阡苔茶、梵净抹茶、沿河空心李、思南黄牛肉、玉屏黄桃、德江天麻等等,农特产品应有尽有。

此外,铜仁市水资源非常丰富,“梵山净水·健康水都”正呼之欲出。2016年,铜仁市举办了首届水博会,品质优异的铜仁高原生态水正式掀开了神秘的面纱,获得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业界大咖热情追捧,客商特别青睐。

2017年,市国土部门对铜仁市水资源开展调查,调查显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法国依云天然矿泉水、意大利圣安娜天然矿泉水、丹麦艾可多天然矿泉水、百岁山饮用天然矿泉水等水质进行对比,铜仁市有6个水源地可以与这些世界级、国家级品牌水相媲美,水质已经成为铜仁市生态建设的骄傲。仅去年全市包装饮用水企业就达到180余户,天然饮用水规模以上企业8户,实现工业产值约9.5亿元,同比增长约24%,目前铜仁市已申报注册“梵山净水·健康水都”“梵山净水·泡茶好水”等商标品牌。

从绿色制度到绿色产业,铜仁市正在不断拓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绿水青山成为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生态+”融合发展

以“山水”为依托的全域旅游产业实现“井喷”

清清锦江水,浓浓山乡情。

山和水,是铜仁的象征,造就了铜仁绝美的靓丽风景,却也因山水阻隔了交通,桎梏了发展。

随着杭瑞高速、安江高速、沪昆高速过境铜仁,已实现县县通高速;沪昆高铁已通达铜仁大龙;铜仁凤凰机场已开通至无锡、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的航线,形成了铜仁至周边大中城市1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和3小时高速公路圈,国内各大城市均可朝发夕至、一日抵达,为铜仁发展大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水起舞,一业振兴。近段时间微信朋友圈被一道“乡村振兴产业带”霸屏,这条“乡村振兴产业带”从铜仁主城区一直延伸到梵净山景区,全长近70公里,驱车穿梭其中,将铜仁干净的水、神奇的山、清新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初冬微寒,沿着山水绿林,感知河岸风韵,一条自西向东的“玉带”从景中显现。接八官溪游客集散中心,途经龙塘、詹家溪、王家山等24个村寨,讫于江口县两河口河岸,接两河口游客集散中心,立足沿线淳朴的农耕文化和九曲十八弯的自然风光的铜仁乡村振兴产业带,正成为拉动沿途群众增加收入的康庄大道。

具备农耕文化体验区、特色田园乡村、民宿客栈等一系列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同步”,一二三产业“三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的最美乡村之路,吸引游客感受乡村魅力。

近年来,在铜仁这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扎实推进梵净山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旅游产业步履坚实,发展迅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绿水青山处处是,“贵州第一沟”亚木沟,“乌江百里画廊”的自然美景……“绿色生态”已成为铜仁的“烫金”名片,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天的铜仁,养心、养肺、养眼、养身,吸引八方游人纷至沓来,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度假康养和休闲旅游好去处。自2016年以来,全市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持续保持20%以上增速,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从2018年的全省第六位跨越式发展跃居全省第三,入境游增速2019年更是名列全省第一。

山水相融,围绕好山、好水,铜仁这颗黔东明珠,从内到外正散发出勃勃生机,真正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们欣然看到,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只有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康庄大道。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投资绿色,才能让财富持续滚滚而来,而如今的黔东大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绿色发展底色越发鲜亮。  

  编辑:田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