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贵阳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发布时间:2021-11-12 10:06   来源:贵州日报  

“以前是人工记菜品单价,普通电子秤称重计价,经常会出现遗漏或是算错的情况,现在的智能电子溯源秤会根据每天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很方便。”贵阳三桥生鲜优选凉菜摊老板常海川说。

今年54岁的冷冻货老板张爱平在贵阳市三桥农贸市场经营了20多年,从一开始风吹日晒的露天菜场到现在整洁干净的市场门面,他深有感触:“我在三桥生鲜优选做生意20多年了,现在这样便捷的数字化经营环境是以前从未想到的。”

日前,记者来到贵阳三桥生鲜优选市场,改造后的卖场已经焕然一新,干净简约的装修、明亮的灯光、宽敞的过道、整齐划一的开放式摊位,让人眼前一亮。不少居民拎着蔬菜、肉类满意而归。

走进市场,常海川正在为居民称菜,菜品单价立即在联网的智能电子溯源秤上清晰显示,不用手动输入菜品单价,便自动进行价格核算。

据悉,蔬菜价格在线更新,自动识别菜品称重核算,依靠的就是贵阳云岩国控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的智慧农贸批发数字化平台。该平台有市场监控、产品管理、统计服务、分类管理以及数据导入等多个功能。

“贵阳云岩国控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每天早晨都会将当日菜价表进行调整,然后点击平台上的数据导入,当日菜价就会通过网络传输到电子溯源秤里,蔬菜直销点是无法更改价格的,这样就完全杜绝了超限价销售的情况。”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姜亮说,所有产品价格包括产品种类进行统一后,也可以达到产品追溯体系要求,真正让居民买到物美价廉的菜。

“此次改造从业态布局、经营设施、灯光布置和动线设计上做出了全面的规划设计和改造提升。”该公司商业运营部部长邓余恒介绍,这次升级改造准备引入智慧化设备,通过监控客群人流、产品销售和经营流水等情况,分析出人群结构的男女比例、年龄分布和购物习惯等数据信息,综合消费分析数据来指导整个农贸市场经营管理,通过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便能知道哪些蔬菜销量比较高,证明居民爱吃,有针对性地找供应商或农户多进货,实现以需定供、以供定产,确保量足价稳。

提升改善后的“菜篮乐三桥鲜生优选”项目作为连接三桥路街道10万余名居民生活的纽带,是落实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一圈两场三改”重要部署,以农贸市场改造为抓手践行“15分钟生活圈”构建,更好地满足本地居民及贵阳市民对品质菜场的需求。

近年来,贵阳市充分发挥大数据发展优势,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合发力,建设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制定实施生产扶持和市场流通调控政策等举措,切实保障市民“菜篮子”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贵阳市发改委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全市主要农贸市场和超市的主要农副产品销售价格进行严密监控,一旦蔬菜类价格日环比波动幅度超过20%、肉类日环比波动幅度超过5%,价格监测信息系统就会预警,市发改委会立即对相关情况和原因进行核实和分析研判后上报,为市委、市政府实施调控提供依据。

贵阳市商务局制定了鼓励实施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培育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市场流通调控政策。

贵阳农投集团下设惠民生鲜超市管理公司,每周按照“低于网点周边农贸市场15%至30%、略低于社会化超市”的定价机制制定指导价,惠民生鲜超市经营的40种生鲜商品价格不高于指导价。

数据显示:与周边5个省会城市相比,2020年贵阳市惠民生鲜超市95%的鲜菜价格列于中后位,“菜篮子”保供稳价工作实现了“农民得增收、市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群众满意率达97.9%。

姜亮表示:“农贸市场是居民‘菜篮子’供应的重要场所,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我们将积极联合省、市蔬菜基地,以消费端指导生产经营的联动供应链生产模式,联合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服务形式,以农贸市场为中心,辐射半径一刻钟能达到的目的地为范围,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模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耀永 高伟

  编辑:汪东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