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呵护14年 贵阳息烽的大义伯母为侄儿撑起了一片蓝天
发布时间:2021-11-08 11:20 来源:贵阳网
核心提示:
14年前,早产的侄儿因病被送进了医院抢救,高额的抢救费以及后续无法估量的康复费用,成了压垮孩子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儿子生病、妻子离家,让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孩子父亲也深受打击,处在了精神崩溃的边缘,再也无力抚养孩子。
无助之际,孩子的伯母毅然将尚在襁褓中的他接到了身边,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地悉心照顾着他,这一带,就是14年。
14年来,这位伯母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生活,带着侄儿回到老家种豆种瓜,一路陪伴在侄儿身边,带他治疗、教他走路、送他读书……最终,在伯母的倾心抚育下,原本发育迟缓、肢体不协调的孩子,行动上渐渐地正常。
黄永宪带着侄儿在进行康复治疗
弟媳走了 她将患病侄儿接回家
这个大义伯母名叫黄永宪,是贵阳市息烽县的流长镇新中村南八组的村民。目前,她正在镇上租房陪侄儿读书。
“没办法,那是一条生命。”说起当年的经历,52岁的黄永宪一声叹息。
2007年,黄永宪的侄儿邓山运出生,因为早产,他的体重才1.9斤。正当一家人为弟弟添丁高兴之际,意外却突然降临:刚出生不足一个月的邓山运,因呛奶出现窒息,被送到了县里的一家医院抢救,住进了ICU。
高额的抢救费和后续无法估量的治疗康复费用,成了压垮孩子的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儿子出生第三天,她悄悄地离开了,让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孩子父亲,再次受到打击,精神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再也无力抚养孩子。
看着这个不幸的家,孩子的伯父邓红卫说:弟弟就这一根血脉,纵使借钱,也要把孩子医好。
邓红卫在一家电力公司上班,住在清镇市的云岭社区,家里有个儿子正在读初中,没上班的黄永宪就在家带着娃儿读书。
弟弟两口子出了状况,婆婆又过世得早,年迈的公公,同样无力抚养孙子,照顾邓山运的重任,一下子落到了黄永宪的身上。
在医院保温箱里那些日子,医院每天都在催黄永宪交钱,有的不忍黄永宪受苦,劝她:这个孩子,要么是瘫,要么是憨,放弃算了。
黄永宪和老公没有放弃。
一个月后,孩子的身体状况稍微稳定,黄永宪将侄儿接到了清镇家中。
为邓山运庆生
她陪侄儿 睡了一夏天的电热毯
捡回了一条命的邓山运到了清镇后,不能吃东西,需要用胃管喂食。
黄永宪一调羹一调羹地喂着他,不过,幅度稍大一点,就会造成窒息,黄永宪如履薄冰。一直喂到了两岁,邓山运才晓得喝牛奶。
因为是个早产儿,发育不健全,加上生病,刚到清镇那一年,邓山运的体温很低,即使是大热天,也要开着电热毯保暖,稍不注意,就会出缺氧的症状,全身青紫。
那一年,黄永宪陪着侄儿,睡了一年的电热毯。
“两岁才会砸牛奶,3岁起,才开始歪东倒西地学走路,4岁,才能勉强学说话,5岁,又发现他有严重鼻窦炎,用鼻呼吸很困难。”黄永宪说,照顾这个娃儿的精力,相当于照顾3个正常的孩子。
“最困难的时候,是三四岁时,因为看不到希望,我心理压力很大。 ”黄永宪说,但她没有气馁。
邓山运8岁时,黄永宪又发现他的听力有问题:一只耳朵完全听不到,另外一只听力则很弱。省吃俭用的黄永宪和丈夫,又攒钱给侄儿安上了助听器,一个就是上万元。后来,在乡镇府和县残联的帮助下,黄永宪又帮侄儿换了两个新的助听器。
开心的邓山运
放弃城里生活 回到山村陪侄儿读书
因缺氧时间稍长,损伤到了脑组织,邓山运面临着发育迟缓等一系列问题,走起路来偏偏倒倒,手都会打架。
为让侄儿有个安静舒适的成长环境,能像个正常孩子那样读书、识字,在儿子考上了大学后,2012年,黄永宪毅然放弃城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一个人带着侄儿回到了息烽县的老家,送侄儿去距七八公里外的新场小学读书,一趟就要40分钟。
山路弯弯,每天清晨,黄永宪用一根棍子牵着侄儿,一路走着去学校,无论刮风下雨,冬寒酷暑。
“侄儿的这种状况,在市里的学校,我怕影响到别人,而乡下的学校,接受度要高一些。另外一个原因是,乡下道路高低不平,侄儿每天走路上学,脚也能抬得更高一些,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黄永宪说。
后来,在流长乡政府和息烽县残联的帮助下,邓山运又做了一些康复性治疗,一系列锻炼,让他走路稳了很多。
在小学的几年时间里,没有文化的黄永宪,一边陪侄儿读书识字,为他辅导作业,一边带着他不断地锻炼、治疗,最终让原本发育迟缓、肢体不协调的侄儿,行动上渐渐正常了很多。
现在,长大了的邓山运也知道,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妈妈”,原来是伯母。懂事后的他,在开始学会了一些自理偶,还帮“妈妈”洗碗、扫地了,令黄永宪十分欣慰。
“希望侄儿,将来学会一技之长”
今年7月份,邓山运小学毕业,为方便侄儿到镇上读初中,9月份,黄永宪来到镇上租房,开始了新的送学路。
这个大爱伯母,14年来,用自己无私的爱,一路呵护着侄儿的成长,用柔弱的双肩,为侄儿撑起了一片蓝天。
有人不理解黄永宪,问她究竟图什么,也有人觉得,14年如一日的抚育侄儿,能坚持这么多年,这个伯母,真的很伟大。
据了解,邓山运的母亲因不堪压力离家嫁人后,在其3岁那年就已去世,而他的父亲,因为受刺激去了外面后,已有10年没回来了,期间,他曾断时续地联系过家人,最近三四年,没再联系了。
“婆婆去世得早,侄儿失去了父母的呵护,作为大伯大妈,我们逃不过这个责任。”黄永宪说,这些年,他们这个家,一直靠老公一个人的收入来维系着,她所做的这一切,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黄永宪的儿媳妇李林玲说,为了照顾侄儿,这么些年来,婆婆几乎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平时也十分节俭,吃的用的,都舍不得买,几乎把所有的青春与精力,都给了弟弟邓山运了。
谈及未来打算,头发斑白的黄永宪说,她希望侄儿能进一步恢复,将来读个职校,学会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不再用任何人操心。这样,哪怕有一天她不在了,侄儿也能够养活自己,这是她最大的心愿。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源)
编辑:田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