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3个100”工程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1-11-01 10:52   来源:黔南日报  

  10月29日,记者从黔南州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黔南州秋收工作已全面结束,今年全州粮食生产面积409.97万亩,同比增长3.28%;产量130.78万吨,同比增长10.46%,单产319公斤,增长6.95%。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79.4万亩,较去年增加3.43万亩,产量78.8万吨,较去年增加4.4万吨,粮食生产圆满完成省下达任务,实现面 积、产量“双增”目标。

  今年黔南州严格按照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以粮食生产“3个100”工程为抓手,围绕布安全之局、谋增产之技、抓推动之策、夯造血之基、行减损之道等内容,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筑粮食生产安全屏障,确保粮食稳产丰收。

  布安全之局,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组建由州人民政府州长担任组长的粮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针对工作思想上的“肠梗堵”和推动上的“老大难”问题,定期研究、定期研判,确保安排部署到位、工作指导到位,督促问效到位;在全州323个坝子内筛选出光照、水源条件好,能轮作的100个粮食生产基地,培育100个懂种植、善管理、能销售,以大米生产为主的经营主体,辐射带动100万亩优质稻生产,确保示范区内大米品质达国家优质米二级以上标准。累计在100个坝区培育出108个经营主体,辐射带动群众11.85万人种粮,订单销售10万亩。全州品质达国家优质米二级以上的大米,从原来的58.11万亩提高到67.52万亩;按照州级抽查40%、县级检查全覆盖的要求,在春播和秋种两次农资销售旺季,对种子、农药、肥料等各类农业生产投入品进行监管,州县两级共出动6146人次,开展督查检查551场/次,立案34件,实现1710家农资经营主体监管全覆盖。

  谋增产之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结合区域及作物生长特性,优选一批抗性好、产量高的品种,做到因地、因气推广,全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同时,以100个示范坝区为重点,大力推广绿色防控、配方施肥、旱育稀植等水稻绿色增产增效实用技术,水稻直播、抛秧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以及山地小型收割机、山地小型耕整机等新型实用农机具,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群众种粮收入。

  抓推动之策,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以100个粮食生产基地为重点,选择平塘县者密镇四寨坝区、都匀市平浪镇凯口坝区作为主要领导领办高产示范田,各县(市)也选准24块主产粮基地作为党政主要领导的示范田。经组织专家测产,上述26个区域单产均高于前三年平均水平10%以上。同时,制定粮食生产推进方案,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责任,建立健全半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的季度考核工作问效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落细、落实,见成效。州级组织12名农业专家,按月到县督促落实相关重点工作,结合农时发挥专业特长和工作经验,全面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和能力。全州487名粮油类农技专家全部落实到100个主产粮基地,实现指导更精准、措施更实际、成效更明显。

  夯造血之基,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实施轮作接茬节源工程,率先在100个示范坝区内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广“菜——稻——菜”“稻——菜”“稻——油”“稻——马铃薯”等轮作措施16.46万亩,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实现降污染、增产增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优先在“两区”和100个示范坝区范围内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3.4万亩,实现降成本、增产增效;实施争资争项政策,依托各地常规稻、优质稻、高产稻、特色稻以及双低油菜等的田间表现和生产优势,择优申报项目9次,共获批粮油生产资金12306万元,其中,粮油轮作特色项目全州5个县市获批,争资3000万,位列全省第一。

  行减损之道,坚决打赢“虫口夺粮”战。与气象部门开展数据共享、会商联合发布、坝区服务、信息预警、科研研究、科普宣传等服务,分作物品种、分灾害种类制定技术指导措施52期,为生产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保障;召开全州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针对草地贪夜蛾、稻水象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发生情况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治面积514.67万亩/次,其中100个主产粮基地达15.55万亩,田间虫口密度显著下降,为确保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针对今年雨暴冻害天气造成的受灾情况,组织干部1435人/次与108个经营主体、3.46万户农户共同开展灾后减损,完成倒伏禾苗清理、开沟排涝等自救63.85万亩/次,施肥21.52万亩/次,中耕锄草20.56万亩/次,有效挽回经济损失。

  (欧聪 记者 刘雪红)

  编辑:杨娜

  统筹: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