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奋力在“强省会”实践中做出新贡献彰显新力度

发布时间:2021-10-26 10:59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美丽乌当区。 (资料图片)

  金秋的乌当,天高云淡、风清日朗。2021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乌当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一张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新蓝图跃然纸上——

  大会擘画了乌当区全力打造“五个新高地”的实施蓝图,明确了到2025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50平方公里的“三个翻番”目标,为今后五年全区走好“富民强区”新路,加快把党代会明确的目标任务变为美好现实提供了强大动能。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乌当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强省会”实践中做出乌当新贡献、彰显乌当新力度,奋力开创“美丽乌当·活力新城”高质量发展新未来。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携手拼搏下,在奋进新时代的新征程上,美丽乌当定能独美其美、美美与共,活力新城定能裂变崛起、蝶变腾飞。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强化初心使命的政治担当,也是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乌当区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进人民群众绿色福祉,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可持续局面,奋力实现生态大循环。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深入落实环境治理保护重点工程,全面整改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全力打赢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破损山体、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和改造升级。探索建立碳达峰责任机制、碳减排倒逼机制和碳中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拓宽“两山”转换通道。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巩固提升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品质内涵,推动高品质生态环境和高质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行绿色制造,推动传统企业绿色改造升级,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低产林改造和林相提升改造,大力发展林菌、林药、林苗、林蜂、林禽等林下经济。大力培育森林康养等高端生态产业,丰富生态产品供给。挖掘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推动碳汇量交易。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环境治理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加强生态文明统计监测数据评估、统计分析,探索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巩固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问题的研判处置能力。

  【走好工业倍增、协同发展新路】 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增强实体经济动力,推动产业体系现代化。乌当区将推动大健康产业实体化发展,推动优势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建设以先进制造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打造医药制造、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协同发展的现代工业集聚区。加快发展以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为主导的医药制造产业,做大做强中药民族药优势品种,打通中药精深加工、医疗器械、研发孵化、检测认证、物流集散全产业链,打造以化学药、生物药为重要支撑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实现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端制造产业,打造“军工龙头+民营推进器”的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到2025年,实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200亿元以上。做强食品加工业,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导向,联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形成畜禽精深加工、休闲食品、烘焙食品、调味品等多业态并进的食品产业集群。到2025年,实现食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产业,提升数字产业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优化以产业园区为支撑的开放平台。强化园区功能布局,建强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平台,打造千亿级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五百亿级军民融合产业园、百亿级特色食品工业园、百亿级大数据融合发展产业园,巩固“1+4”开放发展平台,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试验区新的增长极。推行“亩产论英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园区投入产出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项目库,实现工业项目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效全流程闭环管理。促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共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

  壮大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市场主体。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以上企业,大力引进和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企业总部,发挥优质企业、领军团队的关键带动作用。深入开展“千企改造”工程,加快中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开发一批有标志性、带动性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转型。支持健兴、新天、景峰等存量药企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国振华(集团)、中航力源液压、万江机电等军民融合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支持“好活科技”“医渡云”等一批成长性好、潜力强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

  【走好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新路】 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乡村振兴是实现富民强区、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乌当区将以实现农业大发展为依托,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组织、人才、文化、生态全面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现有扶贫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脱贫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改善。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突发事件致贫户的常态监测、动态帮扶和有效防贫,严守不发生返贫致贫风险底线。持续深化“共筑行动”,加强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抓好产业就业专项帮扶,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牢牢把握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实施“百园百品”带富工程,大力培育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打造阿栗杨梅、下坝樱桃、新堡葡萄等具有乌当标识的特色品牌,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盘活农村“三块地”,引导城乡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合理配置。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强化村庄规划引领,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提升打造“泉城五韵”等传统村落和特色民族村寨。充分利用都市近郊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富美乡村,吸引城市资源要素流入,承接城市消费外溢,打造更多高品质的周末消费领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持续推进“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到2025年,实现行政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覆盖。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建立多元人才保障机制,鼓励更多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培育更多“田博士”“土专家”,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走好旅游富民、优质发展新路】 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旅游产业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驱动,是富民强区的有力支撑。乌当区将坚持以全域旅游视角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成果全民共享,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全景式打造旅游景区品牌。丰富完善“一心三区”格局,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升华。依托保利温泉等国家AAAA级景区,推进“温泉+旅游”融合发展,擦亮“温泉景城融合·游憩医养共享”品牌,打造温泉康养大中心,建成知名养生休闲度假地。引进优质市场主体,盘活云雾山、盘龙山、相思河等闲置低效旅游资源,激活羊昌·花画小镇等现有景区,带活枫叶谷、香纸沟等现有景点,全力支持万象温泉、“原味小镇·醉美偏坡”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让美丽乌当美轮美奂、活力新城活灵活现。

  全链条丰富旅游产品业态。以文为脉、以绿托底,构建共创美丽、共建美丽、共享美丽的众生空间。立足“三线”文化,丰富提升三线建设博物馆时代内涵;深挖红色文化、水东文化精髓,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用城市文脉擦亮城市地标。以民族文化为灵魂,围绕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新堡等郊游憩息胜地;围绕富美乡村建设,引导农民“种庄稼”与“种风景”相结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民宿,建设山体运动、非遗展示、养生度假为一体的醉美乡村民俗休闲区、醉悦乡村健康生活区、醉闲乡村体验生活区,实现农村田园、农业景园、农民家园共融共生,共建共享农文商旅融合发展的都市“轻度假”领地。释放生态资源活力,整合黄连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发展林下养生休闲业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养目的地。

  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公路建设,提升旅游景区景点通达率,逐步实现旅游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动全域旅游景区聚合、景点融合。加快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公厕、旅游标识系统、旅游大数据平台等项目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和条件。强化宣传推介,放活旅游市场,充分展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美誉度,让游客从“过客”变成“常客”,让乌当旅游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市场诚信建设,引进和培育旅游人才队伍,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走好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新路】 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产城融合、城乡均衡发展是夯实区域经济的基础。乌当区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树立“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城乡互动”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人口和城市发展相互协调,建设宜居宜业宜商现代化新城,打造高质量的城镇经济,奋力实现城镇大提升。

  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交通、产业等专项规划,统筹现代城市与产业发展空间,构建“一轴、双核、多组团”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一轴”,即依托轨道交通3号线,打造乌当区城市综合发展轴。“双核”,即形成以新添城区为中心,联动东风片区、火车东站片区,打造与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洛湾云锦工业园、火石坡工业园融合发展的“城市主核”;形成以贵州中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园为重点,联动水田、下坝等城镇组团,打造产城融合健康生态新城“城市辅核”。“多组团”,即以主题鲜明、功能完善、产业兴旺为定位,打造新堡体旅小镇、百宜五彩小镇、新场食养小镇等新型特色小镇组团。

  夯实城乡协同发展新基础。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中心,统筹实施“一圈两场三改”建设,加速城市有机更新。培育做大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带动城镇经济发展。持续优化“三环五横五纵”骨架路网结构,加快东新路、东三路、二十六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形成“对外大贯通、对内大循环”的城乡互联互通交通路网格局。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精细化治理,提升城市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城市数治水平,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释放区域开放发展新优势。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发挥乌当作为贵阳东部产业新区唯一建制区优势,主动融入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规划,构建“南融、北拓、西接、东连”开放发展格局,全面融入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大格局,增进与全国、全省及周边区域良性互动、融合开放。围绕“四化”特别是工业项目招商引资,以“两图两库两池”建设为抓手,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招引更多头部企业、优强企业,嫁接引入更多中高端资源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乌当品牌,建立“招——安——服”全生命周期工作体系,提供“店小二”“保姆式”“伴侣式”服务,构建政商“一家亲”的优质营商环境。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致力建设一座产业美、经济活的新城。立足“1+4”开放平台,做大医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做强现代服务业,奋力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打造贵阳东部产业新区重要增长极,谱写美丽乌当转型发展之“产业美”新篇章,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活力。

  ◎未来五年目标定位

  致力建设一座业态美、市场活的新城。立足“一轴四圈”商业规划,培育高品质步行街、商业综合体,打造具有辐射效应的高端城市商圈,稳步推进乡村消费市场建设,形成多姿多彩消费业态,打造中高端消费核心承接区,壮大生机勃勃“夜间经济”,让“夜间美”与“业态美”繁荣共生,谱写美丽乌当赶超发展之“业态美”新篇章,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活力。

  致力建设一座环境美、生态活的新城。立足“山之绿”“水之韵”“汤之色”,丰富“山、水、林、泉、城”地标元素,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舒展“城在林中、泉在城中、景城相容、园景相生”的诗意画卷,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故事,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谱写美丽乌当绿色发展之“环境美”新篇章,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

  致力建设一座社会美、治理活的新城。立足“三感社区”创建,加快“数智城市”建设,完善人防、技防、智防“三位一体”防控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市域社会治理“乌当样板”,展示乌当“人文之美”,谱写美丽乌当跨越发展之“社会美”新篇章,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活力。

  致力建设一座生活美、生产活的新城。立足“三生”空间,实施“六网会战”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城市,让城市富有新活力。完善城乡均衡发展体系,建设宜养宜游特色小镇、富美乡村,奋力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谱写美丽乌当融合发展之“生活美”新篇章,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活力。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50平方公里的“三个翻番”目标。

  以全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主抓手,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5%以上。

  以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总引擎,实现工业总产值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49亿元,年均增长15%。

  以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稳定器,实现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

  以全力打造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动力源,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旅游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0%,新增规上旅游企业5家、国家AAAA级景区2个。

  以全力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新高地为总支撑,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编辑:李华莹

  统筹:徐倩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