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区:奋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发布时间:2021-10-22 10:43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瓜果飘香,美景似画。金秋时节,来到南明区永乐乡,满眼尽是欣欣向荣之景:紫色花海美不胜收,新鲜葡萄挂满枝头,农家乐里笑声阵阵……

  在推进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中,南明区紧紧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2021年,南明区预算和投入各类项目资金0.7亿元,用于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人居环境整治、教育发展、医疗设施改造等,用务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产业兴 质量优

  推动农业强起来

  产业兴,百业兴。

  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南明区下大力气抓产业振兴工作,根据农村现有产业及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等,逐渐补齐“三农”短板,构建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乡村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目前,全区实施乡村发展项目建设12个,总投资60.2亿元。

  此外,南明区充分整合资源培育农业经营主体,积极谋划项目,研究配套招商引资政策,多渠道开展招商引商工作,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10月13日,与北京新农创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拟在永乐乡打造“民宿+田园+康养”式的旅居小镇,积极探索美丽田园乡村示范园区建设。

  推动农业产业兴旺,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关键。据此,南明区深入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查频次等形式,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完成农产品抽检任务218批次,完成菜豆象、红火蚁稻水象甲等病虫害防治面积2.8万亩次,占目标任务92%以上。同时,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为重点,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对接,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9月22日以来,企业采购区内各类农产品成本约1.05亿元,农产品加工转换率预计达65%。

  抓整治 优环境

  美丽乡村靓起来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是关键。

  工作中,南明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工作方案》等工作方案,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改变村容村貌、扮“靓”村庄,为村民营造美丽宜居的良好生活环境。

  开展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工作中,实施农村水、电、路、讯、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逐步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永乐乡水塘村创建“三感村寨”1个。同时,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等重点环节,实施乡村脏乱差整治、排洪沟渠清淤整治、农房风貌整治等系列行动,全面优化乡村环境。截至10月12日,开展庭院美化建设97户,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663吨、村内水塘33口、村内沟渠29.17公里,农村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厕所改造方面,截至10月12日,已全面完成8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改造任务,现正开展验收工作。

  此外,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宣传引导力度,营造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目前,共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1034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803份,张贴宣传标语8650张,发动干部职工及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279人次。

  一间间乡村农家乐坐落在山水间,秩序井然;村庄路面干净整洁;桃花坞附近的紫色花海里,前来拍照打卡游客络绎不绝……行走在永乐乡的青山绿水间,让人觉得整洁而舒适。

  好收成 提收入

  助力农民富起来

  时值葡萄丰收时节,在永乐乡水塘村尖山坝葡萄种植基地,以“玫瑰香”品种为主的100多亩“冬晚秋”葡萄进入了采摘期。“自从葡萄成熟后,每天都会接到订购电话,也有不少市民会到基地内体验采摘,节假日每天能卖出几千斤,平时每天的销量都不低于500斤。”基地负责人周小胜说。

  据永乐乡水塘村村支书龚道祥介绍,今年,全乡的葡萄产量在40万斤左右,预计为村民增收400万元以上。葡萄已和艳红桃、枇杷等水果成为当地村民致富路上的“金串串”,让大家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致富。

  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种植产业,是南明区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近6500亩,年产量约1.15万吨,产值约1.1亿元;蔬菜年播面达1.2万亩次,年产量约1.9万吨,产值约9000万元。

  为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全区13个村全部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整合村集体资产,100%成立村级合作组织,100%实现股权制度分配,100%颁发股权证书,最大限度盘活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全区有9个村村集体总收入达100万元以上,4个村村集体总收入在50万元-100万元之间,村均总收入189.5万元。

  通讯员 张雪建

  编辑:李华莹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