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品甸村:生态种养新“稻”路稻香鱼肥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1-09-22 15:45   来源:黔西南日报  

  成片的漂浮水稻田

  近年来,兴义市清水河镇品甸村依托地理优势和土地连片、水资源丰富等优势,引进贵州玖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建设品甸湖坝“稻+”乡村振兴项目,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稻鱼共赢的良好效益。目前,基地的“稻+鱼”迎来丰收,村民们趁晴好天气,抢抓农时收获水稻、捕捞稻田鱼。

  在品甸湖坝“稻+”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连成片的漂浮水稻田,稻谷飘香,鱼儿肥美,“稻在水中长,鱼在稻下游”的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基地里,村民三五成群,有的挥舞着手中镰刀,收割一茬茬金黄的水稻,有的正忙着收网、分拣稻鱼,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自基地建立以来,每年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7000多人(次),村民肖强伦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家租了3亩土地给公司,一年租金有2100块钱。我来基地上班一年多了,每个月工资是3500块钱,主要是养鱼。在这里上班离家比较近,回家特别方便,感觉还可以。”正忙着捞鱼的肖强伦高兴地说。

  依托品甸村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态优势,贵州玖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创新种养殖模式,在鱼塘上放置漂盘,水稻种在漂盘的塑料盆里,水上“漂浮水稻”连成一片,水下鱼儿自然生长,不仅提升了稻田立体空间利用率,也让农田实现了增产增值。目前,香醇的稻米、鲜肥的稻花鱼正迎来丰收。

  贵州玖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俊告诉笔者:“公司共计向周边农户流转土地700亩左右,主要实施项目以‘稻+鱼’为主,以生态循环模式达到高效节能效果,打造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殖示范基地。今年在漂盘上示范种植水稻近3万块,经测产,一块漂盘产量在1.25斤,总产量在37500斤左右。今年鱼苗养殖600万尾,按照最低30%的产出,预计有180万斤商品鱼,按照8块一斤的市场价,预计总产值在1400万元左右。”

  稻田养鱼,有粮有鱼,一举两得。稻谷增产、稻鱼丰收离不开“稻+”生态种养殖相关专家全程的技术指导。自发展该基地以来,技术专家将水产养殖与种植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让水稻提质增效,也产出了生态绿色的稻花鱼,真正实现稻、鱼双丰收。

  “我们发展‘稻+鱼’种养植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水稻和鱼的生物多样性,利用水稻来调节水质,鱼的粪便给水稻提供养分的同时,又能消灭部分害虫,整个养殖过程中我们没有打农药,不施化肥,纯生态养殖,种植出来的水稻产量高、口感好,养殖出来的鱼肉质鲜嫩,实现了一水多用、稻鱼双收的目标。”,贵州玖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永风说。

  “稻鱼共生”模式利用鱼和水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关系,实现了生态与经济价值的深度融合。养殖过程中的化肥农药零投放,也成为其先天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稻花鱼主要销售到兴义周边及云南、广西、四川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不少收购商慕名前来。

  收购商王洋洋说:“我朋友来这里收购过,感觉鱼的品质还可以,我今天过来实地查看,感觉确实挺不错。我准备和老板谈一下价格,谈好了这次先运一吨回去,以后每个月都收购一两吨。”

  下一步,品甸村将持续激活生态潜力、叠加释放生态红利,不断探索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打造休闲农业、体验等旅游产业,延长稻渔共生种养产业生态链,实现稻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走出一条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水稻收完后,我们将利用漂盘循环种植空心菜、菱角、水芹菜等蔬菜。同时,在今年实验种植的3个品种水稻和13个品种鱼之后,优选合适的水稻和鱼品种,扩大‘稻+鱼’的种植面积,积极探索‘稻+蛙’‘稻+泥鳅’等种植模式,打造‘稻+科普体验区’,猕猴桃、蜂糖李等水果采摘区、垂钓区等农旅一体化示范项目,积极打造以农业为主,多产业、多形式并存的生态农业产业园,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持续扩大项目辐射带动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邹俊介绍道。

  编辑:陈晨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