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09-21 12:45   来源:微铜仁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是自明代永乐十一年始,铜仁府的所在地,建府至今,作为黔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若再追溯至出土于商周时期的牙璋、铜钲时期,更是绵延了3000多年。中南门古城的城市功能、承载能力日益增强,是铜仁的教育基地、文化高地和旅游胜地。

图片

  考古挖掘出土的铜钲

图片

  中南门飞山宫

  古郡钩沉之中南门历史印记

  铜仁地处黔湘渝三省结合部、武陵山腹地,是贵州向东部、中部开放的“桥头堡”,素为“黔东门户”。

  铜仁底蕴深厚、源远流长  据考古发现,早在远古时期,铜仁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近期出土商周时期的牙璋和铜钲表明,3000年以前,铜仁锦江流域已是一片人烟稠密、文化繁荣的景象。公元前597年,《左传》宣公十二年记楚国蚡冒“筚路蓝褛,以启山林”, 蚡冒启濮,使这块封闭、落后的蛮荒之地融入了中华文明的范畴。公元前280年,《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载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秦国大将司马错获取楚国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的黔中郡;公元前277年,《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楚顷襄王二十二年,楚国大将庄蹻入滇过铜。

图片

  楚厉王蚡冒启濮,开发铜仁  公元686年,隋唐垂拱二年,铜仁五显庙处设县万安县衙,后移至大江坪为长常丰县衙;元代铜岩处发现三尊铜人;公元1283年,元和十年,设置“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公元1413年,明永乐11年,朝廷开中国“改土归流”之先河,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于今境设铜仁、思南、石阡、乌罗4府,并划归贵州布政使司管辖。铜仁也是开省八府至今唯一保存“市”级建制的地方。

  铜仁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在3000多年的文明史中,涌现出了“五大尚书”、“西台四杰”、石阡三杰等名士,造就了题书“颐和园”的严寅亮等书法大家,“四世科甲蝉联”的铜仁府陈珊父子,持续十七代诗书传世的茶园山徐氏文化先贤,仅明清两代,在贵州“七百进士 六千举人”中,铜仁市境内有进士127人,举人878人。璀璨的文化也孕育了周逸群、旷继勋等革命先烈和特等功臣、上甘岭战斗英雄龙世昌等英雄人物。

图片

  中南门周逸群烈士陈列馆

  铜仁山河秀美,文化多元  铜仁境内有独特的地理地貌、优美纯净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族风情。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梵净山、佛顶山、乌江、锦江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熠熠生辉。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国家矿山公园1个,国家级喀斯特地质公园1个。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有以黔金丝猴、大鲵、黑熊、黑叶猴等为代表的野生动物400余种,有以植物“活化石”珙桐、珍稀的贵州紫薇和梵净山冷杉等为代表的木本野生植物资源600余种,天麻、杜仲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图片

  梵净山

  盛世嬗变之中南门古城崛起

  中南门古城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地处铜仁城最繁华的地段,四面环山,三江交汇,山、水、城和谐共生,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图片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鸟瞰图

  历史文化遗存方面,中南门古城自古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首任知府田载以河为依托,用栅栏始建城,后经不断层台垒石,形成九门、三街、六巷的格局。现遗存有1543年知府李资坤修建的砖石城墙和中南门、江宗门两城门楼,斑驳的城墙、宏伟的城门,见证了中南门历史的沧桑。

  铜仁作为“黔东门户”,自古得益于锦江的舟楫之利,商贾繁荣,各地商人在中南门广置房产,至今,在中南门一带留下了大量明、清传统四合院建筑,如父子进士宅邸(曾益生商号)、陈公馆、万家堂、罗裕盛商号、杨家大院、校书第、朱氏民宅等,它们与其他建筑一道,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东山古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万历铜仁府志》记载,中南门古城原有牌坊21座,现遗存或修复了山接蚕丛、江通云梦坊、父子进士坊、承流宣化坊等7座牌坊,小的小巧玲珑,大的气势壮观,仿佛诉说着一代又一代动听的故事。

图片

  中南门街牌坊

  铜仁文庙,明永乐十三年(1415),由知府周骥修建,后历经修缮与改建,现左耳房珍藏有清嘉庆甲子年(1804)所立《重修府文庙志》原碑,详细记载了铜仁文庙自明代始建后的几次维修经历,是研究铜仁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铜仁梵净书院,肇始于宋代贵州的第一所书院,銮塘书院,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明令废止,其间760余年,对铜仁的文化、教育,有着重要的贡献。梵净书院在传承儒学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教育理念,成为“新六艺”的教育培训基地。

图片

  中南门梵净书院

  红色文化方面,中南门古城的红色文化以周逸群烈士故居、周逸群烈士陈列馆、逸群小学为核心,以贺龙故居、团结广场、会师街等为支点,是铜仁的著名红色地标。

图片

  中南门贺龙旧居

  科普文化方面,2019年11月23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215021”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为充分利用好梵净山和“梵净山星”独有的IP价值,梵净星空艺术馆植入天文科普展、梵净星空艺术、航天太空体验、梵高星空艺术、VR等体验,各具特色。在东山揽星阁上,装有探索科学120大双筒天文望远镜、昆光120双筒望远镜、探索科学152mm口径自动寻星望远镜、“梵净山星号”天文望远镜主镜光学系统等。东山上还有可以观测使用的古天文仪器一条路“梵净星路”等,充分展现了梵净山星的独特性以及浩瀚宇宙和现代科技的非凡魅力。

图片

  中南门梵天揽星阁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3000多年来,汉族、土、苗、侗、仡佬族等29个民族共同生活在铜仁这片热土上,用歌声传承文化,用服饰记载历史,用舞蹈渲染生命,融中原文明,纳百家之长,形成了一批精深博大、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铜仁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铜仁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9项。在中南门古城可以领略“松桃苗绣非遗工作室”绣娘民间刺绣和蜡染手工。在飞山宫内,人类非遗“石阡说春”、国家级非遗“德江傩堂戏”、“石阡木偶戏”、“沿河土家山歌”、“思南花灯”等精彩纷呈,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南门古城“非遗画卷”。

图片

  中南门飞山宫非遗展演

  编辑:胡家欢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