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流长苗族乡撂荒地上“土生金”

发布时间:2021-09-16 10:09   来源:清镇发布  

  眼下正是刺梨成熟收获的季节。走进清镇市流长苗族乡黑土村,蓝天白云下,黄灿灿的刺梨挂满果树,漫山遍野飘散着刺梨的清香。

图片

  “一天能采摘500多斤,采摘好专门有车到集中收购点收购。”今年54岁的刘志忠将刚摘的新鲜刺梨往背篼里一边倒一边说,“我们每天只负责采摘,合作社联系销路,我们一点不用愁卖不出好价钱。”

  谁曾想,多年以前,眼前这片郁郁葱葱的刺梨山,曾因地势偏僻、耕种不方便、土地收益低,成为无人问津的撂荒地。

  “靠种植传统经济作物,无法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加上青壮年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多数处于撂荒状态。”流长苗族乡黑土村党支部书记倪均荣说,“多亏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种养,不仅盘活了撂荒地,还实现增收。”

图片

  “我家种了50亩刺梨,还有70多箱蜜蜂,今年十五万元的纯收入应该不成问题。”黑土村威梭组村民张大辉说,在刺梨林下养蜂,刨去成本每亩刺梨可以净赚3000元,加上蜜蜂的收益,比原来种苞谷产值提升了10多倍。

  清镇市流长苗族乡,地处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广种薄收。

  “‘1+1+1>3’模式,构建了‘林上有蜂、林中有果、林下有豆’长短结合、立体高效产业新格局,形成了一条全新、独特的绿色生态产业链。”清镇市马蹄岩农民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平表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抓住特色,做出特色,不仅为曾经的荒山坡、撂荒地、闲置田被高效农业全覆盖,还为黑土村群众找到一条绿了青山、美了环境,富了农民的“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结合的发展之路。

图片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清镇市流长苗族乡结合生态优势、原有作物种植创新提出“刺梨种植+蜜蜂养殖+黄豆种植”的“1+1+1>3”的种养结合发展模式,用产业的规模化发展,释放“绿色红利”。

  “盘整农村资源,因村施策,以市场为导向持续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让农民从过去的‘土里刨食’逐渐转变为‘特色生金’。”清镇市流长苗族乡党委委员雷鹏飞说,大力实施刺梨、蜜蜂、黄豆等种养业,把产业从林下发展到空中,让三个单一的产业联合发展成为复合产业,产生了“1+1+1>3”的效应,实现了“一地生多金”效果,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