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改”提升群众“三感”——贵阳贵安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三)

发布时间:2021-09-15 08:32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白云区体育路曾因路面开裂下沉、人行道破损和路灯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7000多名居民的出行,群众期盼改造该路段的呼声很大。如今,改造后的体育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以引人注目的体育墙绘、平坦宽敞的沥青路面、造型美观的太阳能路灯等公共设施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这只是贵阳市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例子。

“三改”工作是贵阳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强省会”五年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对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群众是否满意是“三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工作、检验成效的重要标尺。为此,贵阳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回应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问题,用心用情把这件民生实事做好,让“三改”真正改到群众的心坎上。

棚户区改造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

贵阳市的“棚户区”多指老城区建筑密度较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建筑安全隐患多、使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健全的区域。棚改的目的是为了改善这些区域住户的居住条件,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

这几天,南明区华润置地贵阳九悦项目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按计划进行基础施工。这里原来是铁运巷棚户区,房屋老旧、排水不畅,一下大雨,污水就会倒灌进居民家中。2020年11月,华润置地贵阳公司获取该地块后,拟规划以高端商业为载体,搭配高端改善类住宅,打造“高品质、高颜值、高效率”的高端综合体项目。

“铁运巷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总户数1089户,建筑面积17.3万平方米。”贵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住宅地块的一期桩基已完成90%,售楼部及展示区已开放;商业综合体地块的土石方已开挖完成15万立方米。

南明区二戈寨东站货场棚户区改造项目将改变原址零、散、乱、旧,附近居民没有生活配套的局面。“听说这里改造后,除了修建住宅,还有配套的学校、社区公园,我们希望能早日搬回来。”一名已经完成签约、即将搬离的住户说。

通过实施改造,贵阳市在原棚户区落实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推进教育、生活、购物、休闲娱乐、综合交通等配套,让建筑变高、道路变宽、小区环境变美;城市功能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更好,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同时,还将不断完善水、电、路、气、讯、充电桩、停车场(位)等市政配套设施,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据悉,2021年,贵阳市棚户区改造共101个项目,涉及66609户、116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已启动69个项目,涉及49267户、805.62万平方米,启动率为73.96%;累计征收签约44595户、653.85万平方米,签约率为66.95%。

老旧小区“微改造”带来大成效

进入9月份,云岩区头桥路1号楼3单元的居民们心情格外好。主要原因是这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楼房外墙重新粉刷了、小区道路硬化了、台阶整修了,临街窗户也全部更换成铝合金窗户。

头桥路1号楼是1997年建成的,长期以来,楼栋立面破损严重、外部线网杂乱无章、路面坑坑洼洼、下水管道缺乏维护,加上多处下水井堵塞、管道破裂,污水经常外溢。

今年,云岩区将头桥路1号楼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并让居民提出最迫切、需要改造的内容,确保改造得民心、合民意。目前,头桥路1号楼已完成了楼栋立面、楼下道路、公共配套设施的改造,正在进行地下基础管网改造以及外部线网整改。

“贵阳市还有很多类似头桥路1号楼这样的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指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也包括单栋住宅楼。”贵阳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城市居住社区“补短板”要求,贵阳市将2000年前建成居住且2026年前无开发计划的区域全部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增设停车位、改造排水管道、完善消防设施、加装电梯、修缮外立面、绿化环境……随着贵阳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快速推进,原本一个个环境脏乱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治理不健全的老旧小区,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2021年,贵阳市老旧小区改造共44个项目,涉及50041户、334万平方米。截至目前,44个项目已全部动工建设,涉及47499户、287.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

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民生福祉和城市“颜值”

背街小巷,是连接居民小区和主次干道的小街道。它们往往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背街小巷改造既能提升城市的“面子”,又能改善城市的“里子”。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贵阳市高位推动、规划引领,下足“绣花功夫”,按照“一街一策、一街一景”加快建设,除了对沿街路面、墙面和立面进行基础改造外,还结合街巷现有的文化特色、历史遗迹、特色餐饮等特点,打造具有人文景观和风貌特色的精品背街小巷,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在观山湖区红街一号路,昔日破旧的路面被新浇筑的彩色透水混凝土代替,更加牢固平整的路缘石也安装到位,新栽种的香樟树及新添设的花坛给道路增添了生动的绿意。红街一号路与碧海南路、梨园路、桃林路形成“一纵三横”的路网结构,这几条背街小巷由于建造时间长、公共服务欠缺,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安全隐患多、杂物随意摆放、停车难等问题。

今年,观山湖区将这4条背街小巷与位于金融城的财富街一同纳入区级示范街进行改造。“5条区级示范街的整改包含了环岛拆除及路面恢复,人行道、车行道修缮,树池、花池改造,商铺标牌统一,排水改造等各项基础设施提升工作。”观山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背街小巷工作专班联络员王兴介绍,治理后期,还将引入特色、精致的园林景观小品,并融入文化元素等打造亮丽街巷,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

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协调整治处负责人表示,今年,贵阳市将完成360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并对改造后的背街小巷实施常态化管理,层层压实管理责任,引导社区、居委会、物业、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健全常态化考核机制,倒逼责任落实,确保长效管理。

“三改”的背后,不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城市吸引力、竞争力的增强,更是民生“三感”的升温。贵阳市通过“三改”工作,将破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区域,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汤利 实习生 陈庆庆

  编辑:宋德政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事宜请致电:0851-8586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