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四新”抓“四化” 贵州以实干开新局

发布时间:2021-09-13 19:03   来源:人民网  

  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自动驾驶通用底盘生产车间。人民网 王秀芳摄

  投资168亿元新建优质烟酒产业项目9个、投资140.6亿元新建健康医药产业项目4个、投资86.5亿元新建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项目8个……近日,贵州118个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投资总额909.72亿元,这是贵州以“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抓手,奋力推动工业大突破的生动案例。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贵州考察时提出,希望贵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重大使命。‘四新’蕴含着总书记对贵州近年来取得成绩的充分肯定,饱含着总书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贵州的殷切期待,内含着总书记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对贵州赋予的使命责任,我们要从中体会总书记对贵州关爱之深、看待之重、期望之高。”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表示,贵州要围绕“四新”主目标主攻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建设,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城镇大提升、农业大发展、旅游大提质,真正把“四新”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实绩和民生实惠。

  贵州省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人民网 王秀芳摄

  推动产业集群 构建独具贵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炎炎夏日,位于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的双元铝业电解铝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车间外,刚出生产线的炽热铝液正源源不断地被运往隔壁的亮星铝业铝合金棒加工车间。同一园区,两家企业间隔百米,却构成了上下游产业链,而这只是该园区初级产业链的其中一条。

  贵州是电解铝生产大省,双元铝业年产电解铝14.5万吨。为实现就地转化,水城经开区确立了以双元铝业为“原料仓”,延伸产业链条,打造规模集群的发展思路。2017年7月,亮星铝业成功“试水”后,水城立即成立“招铝”专班,主动对接国内外关联企业参与铝及铝精深加工,铝产业园应运而生。铝液、铝锭、全铝家居……随着涉铝企业聚集,铝产品也实现了接二连三的转化。2020年,该园区完成产值60亿元,成为地方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业支柱。

  贵州兴达兴砼智造大数据监控中心。黄振国摄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的发展变化,只是贵州推动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贵州瞄准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千企引进”工程,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并逐步构建起贵州特色现代工业体系。

  兴达兴建材公司是贵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但在这里,既听不到震耳的轰鸣,也看不到漫天的飞尘,整个生产线采取全封闭、自动化运作,与人们印象中的传统混凝土企业形象大不一样。这些变化都源于企业自主研发的全国首个高性能混凝土大数据平台“砼智造”,实现了生产、销售、物流、施工等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帮助企业减少人力成本70%,降低次品率60%,提高生产效率10%,充分展现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巨大作用。

  面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新趋势,贵州还制定了工业倍增计划,提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十四五”时期打造富有贵州特色、契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体系,并将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作为首个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2021年上半年,贵州十大工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417.42亿元,同比增长19.7%。

  贵阳市云岩区西出口片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贵阳云岩康厦城市开发建设公司供图

  坚守人民立场 奋发有为创造更高品质的城镇生活

  “眼瞅着环境一天天变好,大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新小区既漂亮又洋气!”提及老旧小区改造,家住贵阳市云岩区延安西路303号楼的居民王先生满脸笑意。

  303号楼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末,因年久失修,顶楼及外墙渗水严重,给群众带来诸多不便。通过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贵阳市对老旧小区进行大力改造,作为贵阳市重要节点、主要通道和城市门户的云岩辖区内的303号楼也因此受益。

  2021年5月,在贵州“强省会”战略行动的推动下,云岩区正式启动西出口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一期)项目,将片区内新型城镇化的“设计图”变成“实景图”,让越来越多的“303号楼”基础条件变好了,环境变美了,生活更方便了,居住环境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推进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改造“三改”为契机,贵州提出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按照规划,贵州将在三年内完成已列入计划的41万户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五年内全面完成70万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和剩余20万户棚户区改造。5月19日,620个新型城镇化“三改”项目集中开工,贵州“三改”工作全面铺开。

  到2025年,贵州计划目标城区新增人口突破“3个100万”,即省会贵阳、市(州)中心城市、县城分别新增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把贵阳建成特大城市,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到62%左右。同时,为推进城镇大提升,贵州还积极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提出“做强遵义与贵阳,唱好‘双城记’”。

  贵州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图为桐梓县软枣猕猴桃基地 。人民网 王秀芳摄

  坚持因地制宜 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贵州是典型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造就了“什么都有,什么都不成规模”的尴尬局面。但“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却让立体农业特征明显、生物多样性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应有尽有。

  盛夏时节,贞丰县银洞湾村1.6万亩花椒进入采摘期,漫山遍野的花椒点缀枝头,“椒”香四溢。“我们的花椒颗粒饱满、色泽鲜艳,深受客商喜爱。”银洞湾村村支书罗泽亮捧着刚采的花椒,满脸自豪。他说,没想到光秃秃的石山有朝一日能变成增收致富的“金山”。

  银洞湾村位于北盘江花江河段南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一句“石缝间的土块一顶草帽就能盖完”道尽了百姓种地的艰难。为治理石漠化,贞丰县决定在该区域种花椒。“石缝里不长粮食,耐旱的花椒却长得极好。”罗泽亮瞅准时机种植花椒,成为村里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种花椒,并因椒而富。2020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8960元。

  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十三五”以来,贵州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准茶叶、蔬菜、食用菌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聚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业产业规模、产量、产值均显著提升,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增加值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前列。

  贵州提出全力推进农业大发展,把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坚持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努力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贵州特色山地农业现代化新路径。2021年上半年,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6.76亿元,同比增长8.5%,农业提质增效成果逐步显现。

  贵州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化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赤水大瀑布景区。喻德江摄

  加速业态升级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

  “黄果树景区是贵州旅游的大IP,‘夜游黄果树’项目的落地,也为安顺全域旅游注入了蓬勃生命力。”安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汪文学介绍,安顺市借助光影科技,打造了有别于日间体验的沉浸式光影视觉盛宴,作为2021年安顺市“夏季攻势”的C位产品,“夜游黄果树”将带领黄、龙、屯、格四个核心旅游景区,广迎天下贵客。

  无独有偶,为增强游客沉浸式旅游的体验感,贵阳市花溪区青岩古镇于7月16日至8月22日举行“大明志·荟穿越青岩”大明游园会系列活动,明朝十大英雄人物秀、创意主题巡游等让游客直呼过瘾。“参与感很强,让我体验了一把明朝穿越之旅。”因新奇的旅游业态,浙江游客王娅楠临时改变返程计划,决定在古镇住一晚。

  立足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传承、有文化、有内涵的旅游业态,这是贵州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四大行动”,持续打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发展。

  建立省市县联动招商机制、贵州省领导率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强引优、成立省级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工作组、省发改委出台全力协同推进旅游产业化13条政策措施推进旅游产业化……借助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贵州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迅速掀起旅游产业化新一轮热潮。今年1至6月,贵州累计接待游客3.2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2.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70%、118.59%。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十四五”开局之年,贵州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按照“四新”要求不断推动“四化”,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编辑:田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