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在西江苗寨举行

发布时间:2021-07-31 15:16   来源:多彩贵州网  

  7月29日,由教育部新农科民族高校服务乡村振兴项目组、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西江讲堂”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

  此次活动是西江苗寨暑期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之一,旨在通过各级各类学术文化交流,凝聚学界力量,助推苗寨乡村振兴以及西江5A级景区创建。

  座谈会上,专家们围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进行了热烈讨论。

  谈到民族文化价值的转化,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的卢凤滨认为,西江旅游开发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民族文化的市场化。通过市场推动,西江苗寨不仅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寨美丽,也突显民族文化从原有单一的生活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变,焕发出新的生机。

  谈到民族文化的创意,贵州民族大学的杨亮认为,不脱离民族文化母体的创新是旅游创意的活水源头。历经十多年的发展,西江苗寨涌现出了一批像“高山流水”敬酒礼、“十二道拦门酒”、“长桌宴”等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体验产品,通过深度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些创意产品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谈到西江苗寨吊脚楼的保护,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社会学博士生导师李天翼认为,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越来越面临各种挑战。西江苗寨以“一砖两木”的方式,是一种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解决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两难的新探索,底下为砖,上面为木,既保持了村民发展和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也保持了传统吊脚楼的形式。当然他也认为,西江苗寨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传统吊脚楼,以增加西江的原生性景观。

  谈到西江社区居民的旅游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杨慧林教授认为,在西江,文化对于乡村振兴的赋能和传统文化资源在社会治理中的运用非常重要。像西江这样一个有着原住居民生活的旅游景区,作为文化持有者的苗族人不太会做生意,反倒是一种优点,可能将来会为西江酝酿着一种高雅的商业模式。他以在黔东南的亲身经历为个案,认为当地少数民族在市场经营中的老实本分,蕴含着本真和质朴,更接近人心,中国的商家应该有这样的形象。那些过于偏倚现代营销手段反而长久不了。对于西江苗寨来说,杨慧林认为,有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这样的机构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对于西江苗寨的发展有着前瞻性的调研和分析,避免文化掉魂的可能。

  (通讯员 曾艳红)

  编辑:廖国艳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