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百宜:“拐九”二渡 山乡新变

发布时间:2021-07-29 18:05   来源:多彩贵州网  

  在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的拐九村,有个地名叫宋家渡,这里地处南明河下游,位于乌当、龙里、开阳三地交界处,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渡口旁,拐九村村支书江美富向记者讲述了86年前当地父老乡亲帮助红军渡河的故事。

  乌当区百宜镇拐九村宋家渡

  1935年“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先后取得了四渡赤水河、夺取娄山关、再占遵义城的胜利,计划实施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威逼昆明的战略。4月3日,中央红军分成左右两路大军进入乌当区境内。4月4日,右路军红三军团进入百宜境内的红旗、沙坝、百宜等村寨宿营。4月5日,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打响了百宜阻击战,狠狠打击了国民党中央军92师,整个战斗长达6小时,敌人损失惨重。

  4月5日晚,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行军至拐九村,在宋家渡搭浮桥过南明河,准备进入龙里县洗马地区。

  中央红军来到宋家渡时,宽阔的大河边只有一艘小木船。

  一支几千人的队伍,马匹、弹药辎重繁多,何以渡河?

  “村里的百姓把自己家里的楼梯、木桌、门板及木材等扛到大河边,军民联手搭建浮桥。在老百姓支持下,红军很快顺利渡河,老百姓则立即拆桥。”江美富告诉记者,次日傍晚,当国民党中央军追到宋家渡时,浮桥早已杳无踪迹。匪军无可奈何,只能朝着空阔的河面放了一阵乱枪。

  拐九村村支书江美富现场讲述那段红色历史  

  在老百姓的帮助下,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得以顺利进军龙里县洗马地区。

  “当时是百宜镇拐九村关翁寨的村民张文英主动给红军带路,预备从乌当拐九村宋家渡抄近路前往龙里县洗马河。”江美富介绍说。

  据了解,当年中央红军在乌当区期间,途经羊昌、新场、百宜、下坝、偏坡和永乐6个乡镇的120多个村寨,各支队伍历时前后6天,行程约60公里。随即穿越湘黔公路,由花溪、惠水转道云南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乌当区辖地有100余人为中央红军当过向导,18名贫苦农民子弟参加了红军队伍。因伤病掉队的红军失散人员30余人在群众的掩护下,不仅在敌人的搜捕下得以生存,还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成为革命的火种。”乌当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志华说。

  图片当年红军路过百宜镇行军之路

  继中央红军在拐九村渡河后,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行军至拐九村渡河。

  1936年1月20日,红二、红六军团在向西转移途中接到中央军委指示,要求红二、红六军团“应以佯攻贵阳之势,速转黔大毕地区,依靠群众、地形均可作根据地。”随后,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下,分兵两路进逼贵阳,于1月底经过乌当区辖地。

  1月29日凌晨,红六军团分成两支队伍,一支走龙里县境猫洞一线前往乌当区百宜,一支渡过顺岩河经开阳县龙岗镇一线进入乌当区百宜。

  “1月30日,两支部队迅速在乌当集结,再次形成佯攻贵阳之势,震惊了守防贵阳的敌军,迫使驻扎在贵阳以西及乌江口岸的重兵23师与99师紧急向贵阳收缩。”杨志华说,这正中了红军“佯攻贵阳、调虎离山、西进黔大毕”的战略“圈套”。两路军会合后,随即攻占修文县城、抢渡鸭池河,挥师向黔西、大方、毕节地区进军,继而挥师北上。

  据杨志华介绍,红二、六军团过乌当区期间,途经偏坡、下坝、百宜、羊昌、新场、新堡、水田7个乡镇近200个村寨,前后2天,行程约40公里。

  拐九村宋家渡渡口

  如今在百宜镇,虽已看不见红军战斗的足迹,但是红军的精神和故事,仍然在百宜镇广为流传。宋家渡和百宜红军烈士陵园,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游客来这里瞻仰革命烈士、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丈量当年红军走过的征途。

  昨日的历史,照亮今天的道路。百宜镇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在新的时代征程中崭露头角。

  近年来,百宜镇保护好红色遗址、传承好红色基因,结合农村“三变”改革,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依托“五彩农业”和新兴高效农业产业,将龙头企业、合作社、个体经营户及农户串联起来,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饭菜、农家民宿串联起来,将红色文化、布依文化、屯堡文化串联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条龙”旅游消费链。

  百宜镇副镇长方操介绍说,百宜镇还种植了猕猴桃、脆红李、黄金梨等特色水果,保障老百姓利益的同时,也为他们增收致富添了一条路子。

  编辑: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