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方面发力!贵阳经开区跨入“标准地”改革时代

发布时间:2021-07-29 11:39   来源: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7月22日,贵阳经开区“标准地”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标准地”改革工作方向、责任划分和时间表,正式从战略部署阶段进入工作落实阶段。

图片

  所谓“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础上,带着容积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产税收、单位能耗标准、单位排放标准等基本指标进行出让的国有建设土地。

图片

  出台方案确定“标准地”模式

  今年以来,根据省、市相关部署,经开区出台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试行)》),从顶层设计上确定了“标准地”改革模式。

  经开区在《实施方案(试行)》的基础上,还拟定了《经开区工业类项目“标准地”指导性控制指标》《经开区工业类项目“标准地”准入条件》《经开区“标准地”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方案》《经开区“标准地”工业项目达产复核工作方案》等配套制度。

图片

  五个方面助推“标准地”改革

  根据《实施方案(试行)》,经开区标准地改革将聚焦五个方面,即事先做评估、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信用有奖惩五个方面。

  • 事先做评估:由政府首先对控规单元范围内地质灾害、矿产压覆、环境影响、水土保持等进行综合评估,并确保项目范围内通水、通电、通路和土地平整。

  • 事前定标准:以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容积率、增加值能耗和环境标准等六项内容为指标,提前就土地出让各项标准进行界定。

  • 事中作承诺:实行双向“承诺制”,政府承诺实行“一窗服务”,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开工建设;企业承诺投产达产时间、产值等内容,并将承诺内容向社会公开。

  • 事后强监管:项目业主方按照承诺标准及方案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政府对照事前约定一次性验收,并在验收合格的企业不动产权证书上注明达产复核期限,在项目达产复核通过前,该项目的不动产权不得转让,企业股权不得变更。同时根据约定时间,经开区将对项目亩均产出、亩均税收、能耗标准和环境标准等指标进行一次性联合达产复核,根据复核情况,落实有关奖惩措施。

  • 信用有奖惩:建立“标准地”企业承诺、信用评价监管机制,将使用“标准地”的守信和失信市场主体纳入信用管理体系,对如期履约、亩均税收高、示范效应好且通过达产验收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未通过达产复核、违约失信的企业,实行重点监管。

图片

  “标准地”改革的多项利好

  工业企业投资项目用地配置不够精准,行政审批等环节耗时费力效率不高,一直为项目投资者诟病。作为全省“标准地”改革两个试点区域之一,经开区将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 一是“标准地”改革后,与项目开工建设等相关的各项证照,都由政府帮助办好。以往,地块的规划建设、能耗、污染排放等证照,都是谁拍到了谁去办理。要想获得土地“准生证”,得跑十几个部门、盖各种章,花费时间较长。

  • 二是企业拿地前,就已经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只要达成协议,即可直接开工建设,不再需要各类审批,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 三是“标准化”改革将深化亩均论英雄的导向,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颠覆了传统的供地模式、服务模式。

  • 四是“标准地”改革进一步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和以前相比,企业拿地会更加理性,注意量入而出、适度消费,推动企业产业提档升级,增加亩均税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图片

  经开区跨入“标准地”改革时代

  按照《实施方案(试行)》,经开区将在航空单元、小孟单元、王武单元、麦乃单元、陈亮单元、把伙单元、付官单元7个城市控规单元约35平方公里内,试行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加快变革工业用地传统供应模式。

  要知道,经开区辖区面积仅为99.8平方公里,抛开水域、已经出让等不能使用的土地,要用35平方公里的“标准地”实施区域,充分彰显了经开区把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作为深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这也意味着经开区跨入“标准地”改革时代。

  编辑:胡家欢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