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遵义辣椒走得更远

发布时间:2021-07-28 16:51   来源:遵义日报  

  在遵义,小辣椒是一个大产业。谈到遵义的辣椒,不得不提到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遵义市辣椒学会会长余常水,他是贵州省朝天椒种质资源创制与应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2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辣椒科研上,带领团队选育出的“遵辣系列”新品种,不仅受本地辣椒种植户的欢迎,而且还引来了省外的购种订单。

  发现遵义辣椒的与众不同

  1984年,从贵州农学院毕业的余常水来到了当时的遵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他所学专业,所里最初分配给他的工作是研究土壤和肥料。1985年,国内水稻种植是一个热门话题,他开始了新的项目——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由他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几年的研究,攻克了寡日照低辐射山区水稻低产的难关,让水稻种植户增产、增收。

  肥料的利用率低,无疑会增加农户的种植成本。1991年,29岁的余常水和同事着手寻找解决之道,陆续前往云南、四川、湖南、江苏、浙江、河南等地实地考察。每次到外地出差,无辣不欢的他总会带上一大瓶辣椒。走过全国多地后,除了工作上的收获,他还有了一个发现,那就是外地辣椒要么辣而不香,要么不香也不辣,远不如又香又辣的遵义辣椒。他心里有了想法,想把遵义辣椒推广到全国。

  当时,辣椒科研在遵义还是一块空白,因为对遵义辣椒感兴趣,余常水下乡时也关注辣椒的种植,却发现常规品种辣椒的抗病能力差。作为农业科研人员,他知道即使遵义辣椒再好吃,但产量不高、品种不优化,长此以往会被市场淘汰。

  业余爱好逐步变成主业

  1993年,余常水和妻子、好友组成了只有3个人的“辣椒业余课题小组”,自费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辣椒研究,他誓要在小辣椒上做出看得见的成果。研究方向从遵义朝天椒提纯复壮开始,他打算在遵义辣椒又香又辣的基础上,筛选出纯度高、抗病性强、产量高的品种。

  没有钱租地,余常水就“征用”了其父亲的2亩承包地,从选种、育苗到栽种的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自从开始研究辣椒,他不仅投入了所有积蓄,而且没有了节假日。每个周末都很忙碌,不是在地里劳作,就是四处搜集辣椒品种。5年后,好友退出了“辣椒业余课题小组”,三人小组变成了“夫妻档”。

  1998年,孩子到了读书用钱的年龄,而研究经费也捉襟见肘,余常水和妻子快要坚持不下去了,但转机也出现了。辣椒研究有了成果,他们将优质辣椒种子赠送给村民试种,种出的辣椒抗病性强、坐果率高。第二年,村民们纷纷购买他的辣椒种子。“当时卖辣椒种子挣了几千块钱。”余常水说,这给后续研究提供了资金支持,也给了他更多信心和动力。

  2002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工作会在遵义召开,会上有辣椒制品企业提出了加大原料供应的建议。次年,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辣椒课题组成立,余常水担任研究项目的组长。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扎实,尤其是他此前的育苗,让接下来的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对辣椒科研的热度不减

  20多年来,余常水的研究成果颇丰,主持培育审定“遵辣系列”品种7个、协助培育审定3个,选育稳定不育系5个、强恢复系2个。这些年,“遵辣系列”辣椒新品种大放光彩,“遵辣1号”成为遵义市2012年辣椒换种工程的唯一指定品种,贵州省辣椒区试对照品种之一……如今,从上万份资源中选育出来的“遵辣9号”广受欢迎。

  余常水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82项,个人获得了“遵义市十大杰出建设者”“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及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遵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和贵州省农业丰收奖等。就在前不久,他又荣获了第一届贵州省“创新争先·科技榜样”荣誉称号,全省仅有8人获得这一荣誉。

  在余常水的办公室里,一半的空间堆放着五六十个纸箱和一些塑料桶。“快要退休了,我整理了以前的研究资料,这几十箱只是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他的存放在别的地方,这些桶里装的是研究材料。”他笑着对记者说,就在刚才,他接到一位新疆种植户的电话,对方去年种植了多个品种的辣椒,其中“遵辣9号”的抗病性极佳,收获的辣椒也多,仅靠这一品种扭亏为盈,所以今年要购买5000亩地的种子。看到科研成果转化,让种植户增收,他的内心有一种满足感。如今,他对辣椒的研究热度依然未减,接下来会力争选育出辣椒碱含量较高的品种,这类辣椒主要用于提取工业用的辣椒碱,未来前景广阔。 

  编辑:陈晨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