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解锁新型城镇化新“城”就

发布时间:2021-07-28 10:34   来源:毕节日报  

  近年来,金沙县紧紧抓住被列入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的大好机遇,按照“四新”要求,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真正把城镇打造成为高品质的生活宜居地。

  高起点规划城市布局

  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城市干道纵横交错,一个个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拔地而起,金沙公园、箐河生态湿地公园吸引市民休闲漫步……走进金沙县,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游居相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呈现在眼前。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金沙县城市政建设一度陷入规划滞后,街道狭窄、空间结构、功能不完善,人居环境较差的尴尬局面。2010年金沙县城建成区面积仅6.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到14万人。“当时大量运煤车辆还从主城区的东南环线通过,污染路面,城区没有绿化地带,居住环境差。”金沙县土生土长的市民在谈到十年前金沙的城市现状时仍记忆犹新。

  2012年,金沙县确定了山水园林、生态宜居中等城市定位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的要求,坚持以全域规划为统揽,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围绕“多规合一”,聚焦“产城景一体、山水林共生、业游居相宜”发展定位,突出县城中心城区龙头辐射带动作用,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和各专项规划,同步实施乡镇规划和村寨规划提升。确定了县城“北跨、东延、南控、西保”的发展框架和“一心、两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安排城市建设、产业园区、田园生态、休闲旅游等空间布局。

  增加城市发展潜力

  仲夏时节,金沙县箐河城市湿地公园内绿树成荫,三三两两的市民前来散步休闲,观赏公园美景。市民李先生告诉笔者:“拿出2680亩地来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让市民享受城市建设成果,彰显了金沙县委、县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值得点赞。”

  金沙县按照县城“四横六纵一环线”的路网规划,推进14条市政道路及综合管廊PPP项目建设,建成黔北电厂供热(供冷)工程,加快智慧金沙项目建设,着力提升路网、水网、电网、地下管网、油气管网、互联网“六网”通达率。先后实施金沙中学、实验小学、金沙教育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学校)、第一实验小学 、第二实验小学、金沙县人民医院、客运站等配套项目建设,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打造景观美化城市。在县城新老城区过渡带实施金沙公园(一期)项目建设,打造城市“绿肺”;在新城区核心区规划建设占地2680亩的箐河生态公园。实施杭瑞高速金沙出入口绿化景观建设,黄河大道、长江大道等主干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推进金沙河、西洛河、岩孔河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山水相依、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

  产城融合建设活力城市

  每天,民兴街道金民社区的赵奕和妻子韦春兰早早就到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有了固定的工资,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赵奕告诉笔者,他们每月有6000元左右的工资,三个孩子在实验小学就读。

  在金沙县,有1.7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像赵奕家一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和产城融合发展带来的成果。近年来,该县依托产业建设城市,按照“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思路,推动新城区、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无缝衔接、共建共享。依托开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做大做强金沙酒业、贵州皇冠新型建材、贵州冠香坊调味品、玉山九鼎等企业,引进奥斯科尔、厚普等一批电子企业入驻,为市民提供了近四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该县还统筹将3个城市安置社区和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在经济开发区,安置群众近4万人,形成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人口集聚协调统一、互促共进的空间复合体。

  加快城市项目建设

  盛夏七月,云麓金沙温泉小镇康养旅游特色项目如火如荼建设。项目配套有温泉体验中心、温泉特色旅游风情街、温泉医疗中心、温泉康养公寓、温泉旅游酒店、温泉大道。项目自春节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了基础施工,所承建的温泉大道完成前600米的基础施工,8月初将完成路面的交付使用。

  金沙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立足实际,分类推进城市项目建设。推进的PPP项目全部进入国家财政部PPP项目库,涵盖市政道路及地下综合管廊、集中供热(冷)、河道治理及景观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污水收集治理等方面。

  抓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老城区改造。2016年来实施棚户区改造29498户,目前获得银行审批贷款资金75.61亿元,促成老城区3万余人梯次向新城区转移。通过棚改拆迁,新建紫金智能停车场、河滨农贸超市、二中通道等市政配套项目。

  抓房地产业,推动新城区建设。2020年,光明社区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二期、金广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河滨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县城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6.9平方公里扩展到22.95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达102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2%,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编辑:廖国艳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