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世界聚焦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下半场”

发布时间:2021-07-08 09:34   来源:贵州都市报  

  锦屏县城,清水江一江清水向东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盛夏时节,乌江水清。

  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党支部书记、乌江六冲河化屋村河段河长张玉芝,正带着护河员沿着河岸巡河,清理沿岸垃圾。

  六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干流全长273.4公里,流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是毕节市境内的最大河流,也是乌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今年2月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化屋码头,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让我备受鼓舞。作为化屋河段河长,我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冲在前面,勇当‘护河先锋’。”张玉芝说。

  乌江是贵州的“母亲河”。两岸资源富集,乌江流域拥有我国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因工业的快速发展,乌江曾变成“污江”,成为贵州八大水系水质达标率最低的河流,拉响了生态“警报”。

  以严密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保护乌江,近年来贵州打响了一系列组合拳,在乌江流域推进实施《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乌江流域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切实加强流域综合治理、重点治理、精准治理,全面推动乌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2018年以来,乌江水质优良率均为94.7%,已无劣Ⅴ类水质断面。2020年,干流水质已达到Ⅱ类标准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8.5%,流域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山清水秀的美景正徐徐铺展。

  全力以赴、持之以恒打造高水平生态,贵州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近年来,贵州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成果。

  这是以制度创新保护生态环境的贵州实践——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实施了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

  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推动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

  这是从全局着手保护生态环境的贵州态度——

  奋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全力打造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西部绿色发展、生态脱贫攻坚、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五个示范区,其顶层设计地方特色突出,并具有全国示范性效应。

  这是以硬性约束保护生态环境的贵州决心——

  贵州相继出台《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框架》《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明细表》等生态文明建设标准,通过健全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倡导全社会绿色生活等工作,全力写好生态文明建设“下半篇文章”。

  思之深,行之笃。

  去年国家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贵州省多类型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等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经验,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全面建立。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十四五”时期,贵州将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综合试验平台定位,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先行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创新区、生态文明国际合作展示区。

  到2025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毕节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生态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持续提升,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基本健全。能源消费总量、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城市空气质量、地表水质量稳定保持优良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63%,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

  自觉守好底线、走好新路,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贵州为美丽中国贡献“贵州智慧”和“贵州模式”,努力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

  编辑:李平平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