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清镇)职教城:牢记嘱托抓发展 职业教育闯新路

发布时间:2021-07-05 17:14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教育是城市名片、城市未来,是民生所盼、民生所系。建设贵州(清镇)职教城,是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技能“黔匠”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

  十多年来,贵州(清镇)职教城按照“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的目标,集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各级之力齐心打造“职教航母”,成为多彩贵州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入驻19所职业院校,在校师生超14万人,每年输出技术技能型人才3.2万人……如今,伴着数万学子的求学梦,贵州(清镇)职教城这一贵州职业教育高地拔地而起,源源不断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动力。

图片
贵州(清镇)职教城一角

  倾力打造贵州教育新高地

  贵州(清镇)职教城,位于贵州省中部腹地清镇市城区西北部。十多年来,职教城白纸画图,从无到有,探索出一条城产教景深度融合发展新路,引领贵州职业教育发展。

  2008年,清镇市抢抓贵阳老城区职业院校外迁的机遇,把贵州省旅游学校、贵州工商职业学院引进入驻;2010年,清镇市规划建设职教园区,多措并举大力引进职业院校入驻;2011年初,园区建设成效明显,贵阳市将“清镇职教园区”的定位提升为“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2012年,省教育厅积极支持推动,贵阳职业教育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发展,被省政府定位为“贵州(清镇)职教城”。

  贵州(清镇)职教城以河为界,划分为时光校区和乡愁校区两个校区。经过多年建设,职教城时光校区基本建成,乡愁校区初具规模,目前入驻19所职业院校,15所已实现招生办学,在校师生超14万人,较2015年增长了118%。“十三五”时期,职教城各中等职业院校陆续升格为高职院校。

  贵州(清镇)职教城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其发展目标定位也愈加清晰:把贵州(清镇)职教城建成教城互动、产教互动、职教改革、技能培训的引领区、创新区、示范区,与花溪大学城比翼齐飞,形成支撑贵州教育发展的“两翼”。

  多年来,贵州(清镇)职教城坚持以“统”为抓手,实现了组织健全、机制完善;以“城”为基础,实现了以城促建、以建扩城;以“产”为动力,实现了以产兴城、产城一体;以“教”为重点,实现了教城互动、产教融合;以“景”为依托,实现了城景相融、产景共生。

  在省、市、县三级的共同努力下,贵州(清镇)职教城空间布局总体形成、配套服务基本完善、目标定位日渐清晰、融合发展成效初现,一个集学历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竞赛为一体的“生态园地、人才高地、科创基地”日渐成型。

  数据显示,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及配套基础设施累计投入约278.38亿元,其中,院校建设完成投资约105亿元,完成校舍建设242万平方米,基本满足院校办学需求,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投入约173.38亿元。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就业紧密结合,实现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新发展,奋力开拓多彩贵州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贵州(清镇)职教城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蒋平表示。

图片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汽车系学生在上实训课

  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

  去年,从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童国森与3个校友一起,成立贵州锦绣黔程非遗文创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

  在公司成立之前,童国森就已对企业相关业务轻车熟路。“这多亏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提供的支持。”回顾创业之路,他很庆幸在学校的经历。

  “最近,我们正跟比亚迪合作,共建比亚迪应用技术(产业)学院。”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杨正荣说,校企双方将深度开展产教融合,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比亚迪应用技术(产业)学院建成集人才培养、科技协同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技术应用研发、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特色学院。

  该学院将把企业的实际标准,转化为学院教学授课的标准,让学生的实训完全按照比亚迪的生产流程来操作,全力提高学生在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近年来,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相继与兴富祥、大连机床、广州数控、富士康、360等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包括开设订单班、冠名班,把生产现场当课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如今,在贵州(清镇)职教城的院校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借助企业的力量,让更多青年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建立起先进有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训体系,让学生精准就业。

  去年,贵州工商职业学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授牌暨实训设备捐赠仪式。“有了就业实训基地和实训设备,校企合作效果将更加明显。”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负责科研、教学的副校长刘焰说。

  随着与吉利集团合作的日益深入,该校将在下一步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培养计划等方面进行再次调整,以精准满足企业的订单式人才需求。“把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和顶岗学习,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干技能和就业岗位的熟悉程度,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来说都有好处。”刘焰说。

  多年来,贵州(清镇)职教城以政、产、学、研、用联合发展为主导,充分利用职教城优势资源,引入智能终端制造、现代农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产业企业,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贵州(清镇)职教城各职业院校专业涵盖一二三产共324个,400余家省内外企业通过“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合作共建”等方式与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率获得极大保障,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比例逐年上升,累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约14万人。

  一大批“能工巧匠”, 成为了贵州带动产业跃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贵州(清镇)职教城正向实现“技能贵州、服务四化”“人人职教、个个就业、家家致富”的职教新征程努力迈进。

图片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上理论课

  教育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毕业于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余贵龙,如今在黔西南双胞胎猪业有限公司担任配种技术员。谈及当初选择到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就读的经历,余贵龙感慨万千。

  “现在,我每月保底工资有6000元,跟在沿海地区打工的收入差不多。职业教育让我获得了一份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还能就近照顾家里。”余贵龙说,就读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要学会一技之长,掌握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

  “十三五”期间,贵州(清镇)职教城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引导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大力实施“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职教精准扶贫计划,多所省属职业教育院校敞开大门,开设“精准扶贫班”“全免费订单精准脱贫班”。

  “真的很幸运,我遇到了好政策、好学校和好老师。”在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读“三都水族中天精准脱贫订单班”的学生陆耀文说,他所在的“订单班”学生,不仅学费全免,企业每个月还给600元的生活补助。毕业后,他们将到与学校合作的订单企业就业,“工作稳定、收入稳定。”

  如今,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已成为贵州(清镇)职教城一大批特色品牌职业学校的发展“共识”。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何兴发说:“作为一所涉农高校,学院把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为办学治校的重要理念,坚持‘政产教农’融合发展,服务贵州粮油食品产业,培养适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两翼’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促进学生精准就业,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围绕全省12个绿色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开展人才培养、产品研发和产业孵化,把招生、培养、就业放到产业链上。同时,学院与120多家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有38个实训室及40余家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办学围着产业转,教学围着技能转,通过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师带徒等办学模式,产教协同发展和校企共同育人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贵州农业职业学院畜牧水产系党总支书记古良谨说,“系列举措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前景,学生就业率超过95%以上。”

  “十三五”期间,贵州(清镇)职教城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入驻院校采用对口、订单、定向等培养模式面向贫困地区开设精准脱贫班100余个,累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4万余人,目前已有效促进2万名学生毕业后稳定就业。

  未来,贵州(清镇)职教城将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深化产教融合上下功夫,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职教城内涵式发展,让这艘贵州的职教“航母”破浪前行,助力“多彩贵州”“爽爽贵阳”高质量发展。

  短评

  推动职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正当时

  生机勃勃的贵州(清镇)职教城,以及广大拥有满意工作和光明未来的职业教育毕业生,都昭示着职业教育前景无比广阔、大有可为。当前,新征程扬帆起航,围绕“四新”抓“四化”深入推进,各行业进一步细分,呼唤更多高、精、专的技术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贵在精准。职业教育就是要为各行各业培养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培养与用人精准对接,要在让职业教育毕业生顺利找到合适工作的基础上,在收入、发展等方面与其他普通劳动者区别开来,学有所长之后,实现人尽其才,才能真正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全社会正确看待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毕业生;另一方面,要不断破除选人用人的制度藩篱,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同时,要创造更多学历提升的机会,引导更多年轻学子和广大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接受职业教育、选择职业教育。

  当前,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人”。期待贵州职业教育在做好学校培养的基础上,紧跟农业农村发展建设步伐,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农民开展精准培训,让职业教育更好浇灌乡土,在黔中大地上滋养出更多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之花。

  亮点点击:

  扶贫班培养出技术骨干

  虽然今年才20岁,陈虎却已经是带着4个徒弟的“老师傅”了。2020年初,陈虎从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毕业,进入贵安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工作,短短半年时间,就成为班组长。“多亏了职教扶贫政策,才会有今天的我。”陈虎说。

  出生在赫章县安乐溪乡青山村的陈虎,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年迈的奶奶和兄妹全靠母亲一人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成为留守儿童的陈虎,在政府帮扶下读完了初中。一心想着要减轻家里负担的陈虎,选择了位于贵州(清镇)职教城的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进入该校精准扶贫“赫章班”就读电梯维修专业。在校期间,陈虎不仅成了学生会学习部部长,还在学校举行的技能大赛中获得了电梯维修三等奖、高级电工优秀奖等。

  在公司实习的一年时间里,陈虎一有时间就看图纸、琢磨调试资料,自己去电梯机房摸索。“有不懂的地方我就去问师傅,后来搞得师傅都受不了我了!”陈虎回忆道。 

  就这样,从一名技能“小白”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的陈虎,毕业时顺理成章地被公司留下,成为正式员工。

  “每个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还能适当补贴家用,现在我打算一边工作一边继续深造,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年轻的陈虎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争取在一年之内再有所提升,让母亲不用再外出打工。  

  “订单”教育保障学生百分百就业

  “现在每个月能拿到6000元左右的工资,前两天刚买了一辆小车,家里也准备在今年换个100平方米的大房子,全家人的日子都越来越好了。”在毕节东关坡粮食储备有限公司上班的葛浩行高兴地说,“是职业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

  来自七星关区的葛浩行从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毕业后,顺利与毕节东关坡粮食储备有限公司签订就业协议,经过几年打拼,目前他的年薪接近10万元。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葛浩行说,2016年,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专业中职订单班到毕节市进行招生宣传,葛浩行一听说毕业后可以包分配,便立马报了名。

  在校期间,学院每个学期给他发放1500元扶贫助学金,缓解了他的压力。专业老师们对他的培养也不止在技能技术层面,更是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结合起来,让他在有一技之长的同时,更具备专业精神和敬业品格。

  每年临近毕业,不只是贵州各地,云南、四川甚至广东等地的公司都早早来学院“预定”人才。葛浩行说,“我们专业的就业情况比较好,同学基本都实现稳定就业。”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