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垂范 市场监管有担当

发布时间:2021-07-01 10:33   来源:贵阳日报  

  为扎实推进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市市场监管局“选先进”“树典型”,通过宣传模范人物在脱贫攻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综合执法一线以及市场监管业务工作中的先进事迹,推动机关形成先进典型持续接力、示范引领持续深入、榜样作用持续发挥的良性循环,营造“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局面,不断锤炼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筑牢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根基,促进党员干部自觉在市场监管工作中践行初心使命,助力机关党建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

  董明:心里装着百姓 真心服务群众

  开阳县高寨乡久场村距县城68公里,山高路远,曾是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之一。如今的久场村村容整洁、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村子的变化,离不开驻村的市场监管局干部董明的辛劳付出。

  2017年9月,董明到久场村驻村,挂职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在盘山路上颠簸的两个多小时,董明心里就在计划如何开展工作、从哪些方面入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刚进村,董明就向前驻村干部讨教经验,连续3天在村子里走访了解基本情况。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董明走遍全村191户生活困难的农户,足迹遍及19个村民组。每个组的地形条件、产业发展状况,每家每户的人畜情况都装进他心里,他琢磨着怎样把政策和村里实际情况衔接好、怎样针对每一户的实际情况制定精准帮扶方案。

董明在向村民讲解香菇养护知识。

  村民刘国书种植冷凉蔬菜,由于没有考察市场,第一年就亏损了,他找到“董书记”求助。董明认真分析,提出轮种不同品种蔬菜错季上市。能卖好价钱还需要好品质,董明又请来农技专家对土壤成分进行分析,专家建议间种套种改善土壤质量。有了“董书记”的思路和农技专家的支招,刘国书的合作社扭亏为盈,还将扩大生产。

  2017年以来,久场村实施危房改造71户、透风漏雨整治27户。村委会现在成了群众最爱去串门的地方,连孩子们都经常去那里找“董书记”为他们开展课外活动。董明真情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接纳。

  进村的岔路有11公里,新路修通之前开车进村要走近一个小时,走在其间感觉是在荒山里穿行。董明积极联系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协调资金2076万元对进村路进行大修和扩宽,对进组路进行大修和硬化;经费有限时,董明就跑回自家单位申请资金,让产业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怎样才能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实现收入提升?通过多方考察,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实施以食用菌为主导,盆景、精品水果、冷凉蔬菜等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董明首先带领村支两委到食用菌生产企业考察学习,联系省农科院、贵大农学院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到地利惠民生鲜超市、石板蔬菜批发市场对接销售事宜,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脸上也有了笑容。

  村里的变化很大,但未来的路也还很长,董明说,乡村振兴刚起步,未来他将继续真抓实干,帮助村里提升治理水平,继续推动村里产业的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陶浪:立足岗位践初心 甘于奉献履使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SP检查员在贵州只有2名,陶浪就是其中之一。

  走进陶浪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白板,上面用黑色马克笔写着“检查、督导中发现不了问题就是失职。”办公室的墙壁上还挂了另外两块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近期的专项工作、日常工作和工作要求。

  刚从部队转业到监管岗位时,陶浪对工作业务不熟悉,虽然学的是护理专业,对药品有一定的了解,但药品监管又是另一回事。陶浪找来一本600多页的法规,里面包含48部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她从《药品管理法》一部一部开始攻克,直到把厚厚一本法规全部“刻”进脑子里。她说,先熟悉法律法规条款,检查时才能作出正确、标准的评判,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陶浪(中)到药店开展退烧药销售记录检查。

  陶浪工作十分认真。抽查企业时,陶浪的严格、细心能找出企业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质量管理漏洞,经她指导整改后,企业的质量管理又上了一道“安全锁”。

  每次现场检查,从检查前的准备到检查后的总结,陶浪都一丝不苟,开展有针对性的询问,客观公正地作出评定,及时向企业反馈存在的缺陷,并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措施。

  陶浪善于发现企业的风险点,注重系统追踪检查。在一次现场检查中,陶浪严格按“四个最严”标准执行,在对批发企业进行中药饮片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该批发企业正在为一家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进行配送,但该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到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她及时制止了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陶浪工作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获得“双百”标兵荣誉称号。“干得越久越知道这个岗位的重要性,每一个细微处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用药安全,必须用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守护百姓的‘药瓶子’。”陶浪说。

  戴进:践行光荣使命 守护百姓健康  

  从部队到地方,从区县到市直部门,在任何一个岗位上,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支队一级主任科员戴进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军人本色,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敢为人先,以实际行动展现对党的忠诚和为民情怀。

  春节是万家团圆时,戴进却连续3年春节都在工作岗位上值守。2020年春节前夕,戴进向单位请好假,准备回老家和年迈的父母一起过节时,突发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2020年1月24日,贵州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春节期间在岗人数有限,戴进果断决定放弃休假。“我分管药械安全领域的执法工作,这与疫情息息相关,更应该在岗位上守护百姓安全。”戴进的话语充满坚定。

工作中的戴进。

  戴进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冲在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带头宣传政策、带头做好疫情防控、带头坚守岗位,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战场高高飘扬。疫情期间,消费者对防疫物资的投诉量井喷式上升,戴进加班加点及时了解案情、研判案子,平均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连续奋战50天。他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将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维护市场稳定放在心上,用实际行动扛起使命担当,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和党员责任。

  2020年2月2日,接到“某企业销售不合格酒精及消毒液”的线索后,戴进立即会同贵阳市公安部门进行研判、摸排、侦查。在掌握基本情况后,工作组决定抽调执法精干力量,兵分两路对后巢乡一无证生产酒精的黑窝点进行突击检查。在疫情风险面前,戴进没有丝毫迟疑,会同其他执法人员于当天下午来到后巢乡生产酒精的黑窝点,现场发现已经灌装的约2千余瓶(桶)酒精、消毒液以及大量包装材料、产品标签等,戴进带领执法人员,对涉嫌违法的产品及包装材料进行清点、查封,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戴进深知党员的使命和责任,监管好各类场所、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就是守护群众的健康和安全。

  杨光耀:握紧笔杆子 坚定不移跟党走  

  “刚满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7岁转业到工商系统直到退休,我感到很光荣。”说这句话的时候,84岁的杨光耀目光坚定。

  杨光耀出生于1937年,从小就跟着父亲辗转各地,父亲是一名私塾先生,在父亲的熏陶和严厉要求下,他从小就和文字打交道,直到现在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退休后,杨光耀一直坚持看报写作,向报社杂志社投稿。

  青年时期的杨光耀在农村担任过夜校扫盲老师,在部队担任过团委、党支部的工作,在工商系统负责过宣传工作。退休后,杨光耀仍不断向报社杂志社供稿,前不久还参加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活动。他始终在用手中的笔记录着党的历史、宣传着党的政策、歌颂着党的恩情。

  1984年,杨光耀转业到贵阳市工商局政工科,负责人事和宣传工作。一到岗他就埋头苦干,查阅以前的文献资料,熟悉工商管理事务,主动投稿到多家报社宣传工商职责、形象。他撰写的《贵阳解放初期稳定市场秩序平抑物价工作回顾与思考》《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建设》《论经纪人的作用与管理》等文章,均被报纸杂志刊登,部分被收录到贵阳党史资料中。

  在政工科,杨光耀以身作则,把工商形象建设作为工作的切入口,提升工商行政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促进工商职能到位,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他从讲政治的高度,起草工商形象建设文件,明确形象建设关系到工作方向、工作标准和工作成效。他坚信,树立爱岗敬业、公正廉洁的队伍形象,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保护公平竞争、赢得社会各界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杨光耀还敏锐地观察到,新形势下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监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修养亟需提高。他积极与市社科联等对接,开办工商管理中专班,举办法制培训班,组织工作人员系统学习专业市场知识、市场监管理论,培养了一批懂市场、懂法律、善管理的中坚力量。

  作为工商形象的宣传员,杨光耀还有一颗爱护同行的心和一支为同行说话的笔。杨光耀采写了大量工商队伍中的好人好事稿件,并和同事汇编成《蓝盾的闪光》,这部作品被贵州电视台拍成20多分钟的纪录片,弘扬了工商队伍正气凛然、执法不阿、锐意进取的形象和工作作风,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也激励了更多执法人员敬业奉献、清正廉洁为民干事的责任和热情。

  编辑:梅婕

  统筹:张强

  编审: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