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包汉琼:用忠诚守护初心

发布时间:2021-05-17 11:09   来源:黔南日报  

到常州挂牌成立家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

开庭调解家事纠纷

她是巾帼法官,在法律面前铁面无私;她是柔情女将,在群众面前大爱无疆。

她是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包汉琼,33年政法路,一生政法情,她用心血和热爱浇灌最初的梦想。

一个最初的政法梦想

“小时候,我们家就住在法院附近,每次路过法院门前,经常看到法官在法庭开庭的庄严肃穆场景。”包汉琼说,能够像法官们一样用法律维护社会,成为她最初的梦想。

33年前,刚刚毕业的包汉琼如愿地成为政法系统的一员,带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开始了自己的政法之路。

第一次参与工作,包汉琼就“懵了”。

年轻的她没有多少经验,在处理问题时候常常措手不及,力不从心,她忐忑地向老法官请教,大家耐心地帮她分析案情、梳理思路。

一次次磨砺,一次次实践,在大家的引领下,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这份工作,包汉琼开始得心应手。

“刚刚参加工作时候,我们的老庭长说过一句话,让我一直记在心里,这也是我多年来工作的宗旨。”包汉琼说,那句熟记于心的话就是:群众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1990年,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三合法庭来了一个遭遇家庭暴力的妇女,为了了解情况,当时的庭长和包汉琼接待了她,并细心听了她长达几个小时的控诉。

为化解这对夫妻的矛盾,包汉琼和同事们跋山涉水,步行几小时去往这个妇女所在的村子,对夫妻二人进行调解。在往返五六次的调解之下,村民的丈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夫妻二人也和好如初。

一个家庭的破镜重圆,让包汉琼心里燃起了小小的成就感,也坚定了她从事这份工作的决心。

这个案件的调解,让包汉琼认识到,要想调解好一个案件,不是靠三言两语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调解人员有充分的耐心,既要知晓法律法规,又能和群众促膝长谈。

她下定决心,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利用好法律,让水乡三都的群众们生活更好,让每一个水乡妇女的权益都得到保障。

一场化解纠纷的家事改革

从事政法工作多年,这个最初的梦想,包汉琼一直不敢忘记。同事们都说,办公室里开灯最早的是包汉琼,熄灯最晚的也是她。

“包院只要早上在院里上班,中午就不会回家,要么在办公室里看即将开庭的案件卷宗,要么利用电脑翻阅最高院办理的案件法律文书和法律法规。”三都县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金慧说,包汉琼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正是这份认真与努力,包汉琼的梦想在三都县法院的工作中一步步得以实现,而2016年的一个契机,则让当地妇女儿童保护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2016年5月,最高法院在总结地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选择100余家左右的中基层法院开展为期两年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三都县法院成为最终确定的118家中基层试点法院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在这片土地上的意义尤为重要。“我们很多少数民族妇女,法律意识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家里基本是以男人为主,夫妻双方出现问题,如果是涉及离婚,基本都是女方净身出户的多。”包汉琼说,在农村地区,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一般只有房子,而房子又在男方家这边,在这种情况下,妇女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障。

为推动和深化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让更多的家庭得到幸福,三都县法院成立了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包汉琼担任司改办主任,负责家事审判的改革工作。

“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任务很重,但是意义更重。”包汉琼说,这个工作虽然累,但是很值得。

负责家事审判的改革工作以来,包汉琼先后牵头负责《家事案件调查工作规则》《家事案件调解工作规则》《家事案件审理工作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同时,主动协调公安、民政、妇联和社区等力量,推动制定了《家事纠纷联合调解制度》《反家庭暴力案件证据固定制度》《反家庭暴力工作协调联动机制》等一系列联动机制,为家事审判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三都县法院探索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解家事纠纷的家事审判模式。

针对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包汉琼积极创新,联合司法、妇联、关工委等部门成立了家事调解委员会,在各社区、村委会成立家事调解室,组建“水乡巾帼调解队”,为水乡妇女提供帮助。

“‘水乡巾帼调解队’组建以后,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不管是家庭的事,还是工作的事,只要有困难,找到她们都能够给我解决。”中和镇雪花湖社区马尾绣协会工作人员说,水乡巾帼调解队帮助她解决了家里的纠纷,还帮助她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

老百姓的一句句称赞,成为包汉琼工作的动力,为了解决更多群众的需求,化解群众遇到的问题,她从不敢懈怠。

2016年6月启动家事审判改革至今,三都县人民法院共调解家事矛盾纠纷案件900余件,每年30%-40%的家事纠纷案件在诉前联调阶段得以化解。

一颗为民服务的党员初心

1996年,包汉琼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刻在了她的骨子里。

2017年11月,全州法院系统家事审判改革项目观摩会在三都举行,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包汉琼夜以继日的加班。因为太过劳累,在家里不小心摔伤了手,左手骨头断裂。医生说,至少要修养几个月。

但是,作为司改办主任,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的负责人,各项工作还需要她来完成,为了保证观摩工作的顺利开展,包汉琼只在医院治疗了3天,顾不上身体的疼痛,就匆匆回到了单位上班。

当打着石膏的她回到单位,同事们都投来了讶异的目光,她总是云淡风轻地说:“自己的身体,没什么大事。”

2017年,在包汉琼的探索下,三都县法院延伸家事审判工作阵地,联合司法局在常州党员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家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聘任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家事心里辅导师等,为4万多在常州务工的三都籍老乡涉及家事案件的家庭,提供调解、咨询等法律服务。

为了把家事审判改革工作做的更好,包汉琼和同事们踏遍了水乡土地,对村情、民情、文化等进行调研。2016年底,包汉琼参与三都县法院的课题组撰写的《家事审判改革:理念、路径及其司法措施》调研文章,荣获全州法院调研成果三等奖,并被收入法律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家事法实务》。家事改革案例《三都县“三化”推进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被评为2017年度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在调研的基础上,三都县法院还立足县情民情,探索创新“双语审判”等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新途径,大力开展“双语”法官工作,积极保障少数民族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改革三年来,三都县法院共接待了来自省内、外法院交流学习200余人次,极大地推动了家事审判改革工作。三都县法院家事审判团队共受理家事受理家事案件1203件(离婚案件1054件),审结1202件(离婚案件1054件),结案率99.92%。其中,调解627件,撤诉229件,调撤率为71.21%。离婚案件调解498件,撤诉212件,调撤率为67.36%。诉前调解407件,成功调解276件,调解成功率为67.81%。

2017年包汉琼被三都县委授予“个人三等功”荣誉称号。2018年7月三都县法院家事少年法庭被评为“全国家事审判改革先进集体”;同年12月被省妇联评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2019年1月被黔南州妇联表彰为“黔南州妇联改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示范先进单位”;同年3月被中华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包汉琼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如今,年过50的包汉琼仍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力量。“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包汉琼说,政法工作是她最初的梦想,更是她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

(图片由三都县法院提供)

  编辑:宋德政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