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突出党建引领共创“四安家园”

发布时间:2021-05-17 10:44   来源:铜仁日报  

  近年来,碧江区紧扣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和搭“五桥”建“五家”工作主线,深化党建引领作用,聚焦居安、业安、身安、心安“四安家园”创建,推动“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见实效、创品牌。

  强化组织建设,聚焦党建引领

  建“居安”家园

  深化党建工作格局。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为抓手,深化“三制度八岗位”机制,通过“公开亮岗、个人认岗、组织定岗、公示明岗、培训上岗”的流程,选配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优、群众工作熟的党员到岗任职。依托“联席会商、资源整合、设岗定职”三项制度,以联协会商的方式确定最优工作路径;以有效整合集中调配,实现效益最大化;以设岗定职组织各类力量,确保职责明确、行动高效,截至日前八岗位配备党员89名。

  优化基层组织体系。按照“围绕中心、分类设置、服务群众、务求实效”的原则,在安置点社区推行“一岗五组三联”组织体系,通过“张承源式党员示范岗”引领带动,五个功能党小组落实推动,三个联建党支部互联互动,推动“党员所能”与群众所需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00余个,工作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朝间天下》栏目报道和农业农村部《中国村庄》杂志刊发。

  建强基层组织堡垒。坚持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全区6个安置点社区党支部全面达标验收。试点推行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推动形成责任联动、组织联席、资源联享、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民事联商工作格局。建立个人职务、职业水平等挂钩的岗位等级序列报酬机制,率先在全市完成社区干部报酬改革,社区干部平均报酬达4022元,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积极性,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安置点社区任职,通过选聘, 3名高校毕业生、18名志愿者到全区6个安置点社区任职,进一步充实社区干部队伍。

  注重资源统筹,拓宽致富渠道

  建“业安”家园

  送岗位上门促就业。按照“楼栋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求,打通企业招工和群众务工信息通道,线下,组织党员下沉网格开展拉网排查,抓好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岗位推送,动态建好搬迁群众就业台账;线上,按照“人岗相适、精准匹配”原则,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介绍和推荐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12199户29830人,解决就业27798人,其中省外就业14200人,县外省内就业5319人,县内就业8279人。

  抓精准培训促就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以需定培、以培供需”原则,精准聚焦辖区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条件,对搬迁社区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搬迁群众由“普工”变“技工”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培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17人。

  抓产业培育促就业。立足社区搬迁劳动力务工需求,通过场地免租、以工代训等方式,鼓励区内集体经济企业在社区开设分厂和扶贫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今年以来,各安置点引进扶贫车间共21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18人次,吸纳搬迁群众就业500人。引导和鼓励社区整合项目资金,盘活社区门面、商铺等资源、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公司、合作杜等实体,承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建筑施工、绿化管护等有偿服务发展集体经济。截至目前,正光街道打角冲安置点集体经济累计达9万元,正光安置点集体经济累计达27万元,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聚焦民生保障,搭建连心桥梁

  建“身安”家园

  夯实社会保障基础。坚持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切实用足用好“低保渐退”“收入抵扣”等救助政策,建立健全不稳定户动态监测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救助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今年来,全区易地扶贫搬迁6个安置点社区累计纳入城市低保3216户9801人,月发放资金295.2665万元。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三重医疗保障体系,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地毯式排查,确保长期入住的贫困人口100%签约展务,慢病患者100%纳入管理并全程跟踪随访。第一季度,搬迁群众共在该区参保13422人,给子参保资助198.58万元,报销补偿104.4万元。

  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在全区6个安置点社区投入4.7亿元,新建改扩建易地扶贫搬迁学校13所,新增教师25人,提供学位11940个,实现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全员在社区内入学就读。依托“校社共建”优势资源,协调师资力量,实行周一到周五开设“四点半课堂”,周末开办“希望小课堂“等方式,让学生带动家长快速融入城市生活。

  推动精神融入,深化人文关怀

  建“心安”家园

  思想引导促进行为规范。整合社区阵地资源,搭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志愿铜行·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发放宣传读本及家庭教育宣传手册200余份,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进社区”“法律知识进社区”“文明常识进社区”等教育引导活动15场次,参与群众600余人次。创新宣传方式,制作公益动漫短片,树立新市民新风尚的家教家风。

  心灵滋润强化情感融合。依托社区心灵驿站,组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入户为30余名青少年开展疏导工作,联合爱心组织为150余名留守儿童送上暖冬物资和新春祝福。实施“希望工程·陪伴行动”寒假补习班,累计报名学生450余人,上课100余课时,开展文艺汇演演出3场次,参与青少年1000余人次。

  典型引导激发内生活力。建立社区评先选优常态机制,通过传统美德宣传入户、选树先进典型等方式,着力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搬迁群众转变思想、感恩奋进,第一季度选树“五星榜样“15人。

  下一步,将纵深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四安家园“创建,将党建品牌创得更优,资源整合得更强,党员作用发挥得更好,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向更高质量发展,助力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目标。

  编辑:徐倩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