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党史记忆·致敬英雄|李虹

发布时间:2021-04-27 15:25   来源:贵阳网  

李虹,原名李登灜,1918年出生于贵州贵阳。1934年,地下党人在贵阳开展地下活动期间,建立了“贵州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李虹的哥哥李余生是九人工委成员之一。地下党员邓止戈常住在李虹家,他们的言行对少年李虹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对革命有了初步的认识。

李虹生性豪爽,对人热情,喜好体育活动,又会唱歌、唱戏,嗓子也好,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叫他的小名“小禾”。

他曾在自己的《公民》课本上,针对课里“贫穷之结果......顽强的便去破坏社会的秩序,扰乱社会的治安”一语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现中国被当局认为破坏社会的犯罪者却反倒是革命的、改造社会的有为青年,他们是要让中国不贫乏。”1936年11月20日,李虹为纪念“一二·九”运动,以笔名铁鸟在其课本后面写下了纪念“一二·九”的檄文,“起来把帝国主义赶走!要持久,勇往向前不退后,起来跟杀人的刽子手战斗,杀绝出卖民族利益的走!......”

1937年7月,在中共贵州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和领导下,贵州全省学生救国联合会在贵阳成立,李虹积极参加了“学联”的活动。10月,“学联”决定散发《告同学书》,由各个学校的“学联”小组负责散发。当时李虹就读的省立高中正在进行军训,学生都集中住校。校里的“学联”成员就在晚上,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散发。1938年2月19日,国民党特务逮捕了7名学联骨干。当特务押着被捕学生经过大十字时,李虹正在大十字的西南百货商店门口。他见同学们被特务押着,立刻把袖子一卷,冲向特务,质问道:“抓他们干啥?要去我们大家一起去。”特务连忙把他推开:“要去?你还不够格。”第二天,贵州地下党组织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李虹与王觉非打着“要求释放无辜被捕同学请愿团”的大横标,走在队伍的最前边。

“二·一九”事件后不久,省工委书记邓止戈从延安回到贵阳,仍住在李虹家。邓止戈要召集人开会,常常是李虹去通知。1938年6、7月间,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和实际斗争的考验,经邓止戈介绍李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李虹回到贵阳,参加了沙驼话剧社,并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秋天,沙驼话剧社被国民党县党部以账目不清为借口勒令停止活动半年。1940年春,沙驼话剧社在停止活动期满后,排除国民党的阻挠,恢复了活动,李虹任沙驼党支部书记。复社后首次公演的节目,决定挑选在重庆等地正在排演和上演的剧目《人民总动员》和四川方言剧《包得行》,李虹饰演主角包得行。但剧本送国民党县党部审查,竟被禁演,使沙驼业余话剧社无法正常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大背景下,1940年6月30日,国民党勒令沙驼话剧社解散,李虹等在达德学校举行了全体社员的话别。李虹也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告别了这块战斗过的土地,远走他乡。

1940年8月4日,李虹在长沙参加了抗敌演剧宣传第八队,负责服装道具工作。1941年5月,剧宣八队配属于六战区,改名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第六队(简称剧宣六队),李虹随队调湖北恩施。同年10月,李虹在途经四川黔江羊角岩时被六战区调查统计室军统逮捕。李虹的被捕引起剧宣六队全体队员的极大愤怒,他们多次与六战区政治部交涉,要求释放李虹,但均无结果。当时六战区系蒋介石亲信陈诚主持,陈诚为了与共产党争夺青年,设立了许多感化院之类的看守所,企图感化青年。被关在看守所的李虹继续革命活动,他教士兵唱抗日歌曲,代他们写家信。

1942年9月,六战区政治部要剧宣六队上演新戏,六队排演《碧血花》,强调剧中主角郑成功只有李虹才能担任,队长刘斐章保释了李虹。12月,李虹获释回队后,仍有特务暗中监视,并强迫李虹定期汇报队内情况。李虹无法忍受这种控制,12月10日深夜,他向六队队长刘斐章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特务放我出来是假的,他们给我下达了肮脏的任务,但是我不会出卖同志做他们的走狗!之后我再不汇报,将会被重新抓起来,他们并且对外宣称我失踪了,队里再出面也营救不了我。”刘斐章反复劝他逃走,而李虹却表示:“这样会因为我个人害了全体,我宁死也不干这种无耻的勾当,达到特务阴谋破坏组织的目的。”刘斐章劝说无效后,约定次日与队副再仔细研究对策。可是第二天一早,李虹拿着作道具的驳壳枪,走进了饭厅。

这是1942年12月11日清晨,寒风扑打着湖北省的战时省会恩施,在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抗敌演剧宣传第六队的驻地,队员们都集中到了饭厅,准备吃早餐。这时,只见李虹身穿灰色棉大衣走到一边,对着全体队员喊道:“同志们,我对不起大家,再见。”他一边喊,一边从大衣口袋里掏出手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大家还在惊愕之际,他已扣动了板机,当即倒在血泊之中,时年24岁。李虹用这样的方式来保全组织和同志,用这样的方式来抗击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剧宣六队与打入《武汉日报》和《新湖北日报》副刊的地下党员配合,刊登了追悼李虹的启事、讣告、悼念文章。

(资料来源: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辑:吴艺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