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华林用爱诠释亲情:水滴石穿的坚守与陪伴

发布时间:2021-04-16 11:07来源:铜仁日报

这么一位柔弱少年,用水滴石穿的亲情与坚守,使一个残疾家庭充满了阳光和雨露,从而在他17岁的天空下完成了由懵懂少年到成熟男人的艰难蜕变,完成了激情而又悲壮的凤凰涅槃。

在松桃电视台狭窄而简陋的办公室,在电视台两位女记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我第一次走进了雷华林的生活世界:疾病、饥饿、寒冷、疼痛、焦虑……固执而又顽强地占据着他生活中的各个出口,让他难以呼吸,疲于奔命。这就是苦难。我心知,这是我进入雷华林生活世界必经的路口。

雷华林为大伯端水洗脸

雷华林是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镇半坡村人,在他5岁时,只有31岁的母亲就因病去世,到了10岁,他开始把热情和希望折叠成千纸鹤放飞在校园上空的时候,父亲也撒手西去,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依靠。可是,让他猝不及防的是,两年之后,这棵为他遮风挡雨的大树也倒下了。从此,他完全失去了依靠。他必须学会独自站立。这年,年仅12岁的他尚不及“志学之年”。

强忍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他开始学会一个人面对现实,因为家里面还有80岁高龄的爷爷、62岁的大伯、50多岁的四叔和五叔,以及年幼的妹妹。随着母亲、父亲和奶奶的相继离去,照顾这些亲人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他稚嫩的肩上。爷爷是聋哑残疾,大伯是盲人,四叔和五叔的双脚都高度萎缩。这一个有着残疾和伤痛的家庭,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但所有的人都在等着他。

因了担当,他的生活突然就变得沉重起来。因了担当,他无法和其他孩子一起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堂;因了担当,他必须学会做所有的农活;也因了担当,他必须学会吃苦、学会照顾、学会忍耐、学会承受。对于12岁的雷华林来说,这样的担当无异于泰山压顶,他无法选择。当他把心爱的书包摸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放进柜子之后,他知道他再没有机会上学了,尽管学校离他家只有“一步之遥”——这一年,他还没读完小学三年级。

大哭大悲之后,雷华林不得不平静下来,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上山砍柴火,下地种庄稼,孝敬老人,照顾妹妹,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村里的人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因为个子还没有犁头高,他在第一次犁田时,反被牛拉着跑,摔倒了再爬起来,爬起来再摔倒,最后是田没有犁好,自己却摔得一身的泥。看见他这副样子,老人们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一个劲地痛在心上,泪水忍不住哗哗地流下来。面对侄儿的勤劳和无助,双脚残疾的四叔总是感到歉疚,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负担,他曾多次萌发过轻生的念头。有一次他悄悄爬上山头,然后把自己从山顶摔下来。幸亏他命大,没有被摔死,只划伤了一点皮。雷华林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心里痛骂自己,骂自己不好好照顾老人。带着这样的自责,他满含深情地对老人们说:不管现在我们的生活有多苦,我有多累,只要有你们陪伴在我身边,我就会感觉到幸福,我也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你们过得好一点。

半坡村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不久之前,我曾经和几个爱好摄影的朋友去过那里。遥远而又偏僻的半坡村,是一座豪华而又气派的四合大院。这座被称之为“雷家大院”的建筑,有着精湛的雕刻工艺和独具匠心的结构造型。那时,我和几个摄影朋友就是奔着这座大院去的。

雷家大院整体呈正方形,为木结构四合院,120多幅制作精美、图形缤纷的雕花门窗及栏杆,按照一定的顺序镶嵌在20余间房屋的正面。构成大院的横椽竖枋,仅触及地面的柱子就有120根之多,总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达960平方米,包括正屋、左厢、右厢、对厅、过厅、天井、大院封火墙、前大门和后大门等。前大门门楣上记载着该大院建于清光绪十三年。《雷氏家谱》对修建大院的起因是这样记述的:有一次,雷正树去亲戚处做客,几杯酒下肚,亲戚开玩笑说,你住的房子立在我这房子的中堂内怕还装不满哩。雷正树听了这话,气愤至极,回到家就请人造房,把自己多年在外设馆教书积蓄的钱财全部拿了出来,发誓要造一栋山里山外都称得上第一的大房子。

雷家大院自修造完工至现在,已传承了6代人,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

松桃自治县政府于1997年将其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半坡村雷华林家,是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走在田间小路上,想象着雷华林家究竟是怎样一种状况。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雷华林和他的家人们在做些什么,又在想些什么?我边走边想,心情不知不觉变得复杂和沉重起来。当我走进雷华林家的时候,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在这个残疾的家里,苦难与梦想,孤独与等待,就像这片古老土地上随处可见的山脉那么真实,又那么强大地横亘在我们的内心中。

我找到雷华林家的时候,他正好从山上砍柴回来。一挑看上去有百多斤重的柴草把他的腰压得弯曲变形,以至于我根本看不见他,只看见两捆柴草在不停地游动,像两朵低飞的云,把我的心压得异常的沉重。

见有陌生人造访,老实憨厚的雷华林和他的家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但他们还是热情地为我让座。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惊慌和不知所措。我想,我的造访似乎有点唐突,我的造访打破了他们的宁静。好在他们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来意,他们才重新坐下来,和我拉起了家常。

我们谈得最多的除了疾病和伤痛,就是雷华林了。在老人们眼里,雷华林是一位勤劳而又孝顺的孩子。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劳作,但得来的粮食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政府每月发放的120元救济金也都是用来偿还欠下的油盐钱。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靠杂粮和蔬菜度日,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猪肉。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只有借粮维持生活,村里的人也总是很慷慨的帮助他们。这样的慷慨不求回报,只是因为怜悯。

我去到他们家正值中午,他的妹妹还在做午饭,一锅发黄的青菜正冒着热气,看上去一颗油珠都没有,我想,这应该就是他们的午餐。

雷华林家一贫如洗,空荡荡的房子里只有一个很陈旧的柜子和几个坛坛罐罐,房子四处漏风,全家六口人借住在舅舅家的木房里。为了方便照顾残疾的四叔和五叔,也因为没有多余的床和被子,雷华林就和四叔、五叔同睡一张床。他每天早上都要帮四叔、五叔穿好衣服,再一个一个把他们抱下床,等妹妹雷永艳做好饭后,就把饭分送到爷爷、大伯、四叔和五叔手中,等他们都吃好了之后,他和妹妹才开始吃。

雷华林的大伯对我说:雷华林和他的妹妹太可怜了,他爸爸妈妈死得早,十岁就开始做农活来养我们,我们这些伯伯、叔叔都是残疾人,他们太辛苦了,太可怜了。

雷华林的妹妹雷永艳说:哥哥退学之后,我也跟着哥哥退学了,后来,学校知道我是因贫困而退的学,就减免了我的书本费,我又回到了学校。

雷华林的邻居说:雷永艳和她哥哥一样,都是很懂事的孩子,按说她这个年龄应该读中学了,但因为家庭贫困几次中途辍学,现在还在读小学四年级。

同村的村民说:雷华林的爸爸和妈妈死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我们村两个生产队的人帮他家料理完后事之后,都走了,不忍心吃他家的饭。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过下去,一直以来,雷华林就是这样以水滴石穿的亲情与坚守和亲人朝夕相处,没有让亲人受过一点气,一点委屈。他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老人身边,按时按餐给他们喂饭,每天替他们换衣服、搓身、梳洗。伯伯眼睛虽然看不见了,却又闲不住,总想帮家里做点事,结果反而是越帮越忙,越忙越乱,经常把屋里的东西碰倒。刚刚收拾好的家务,转眼就被弄得一片狼藉。面对这样的情形,雷华林从没有一句怨言,总是默默地把东西重新整理好。正是因为他无微不至的照料,心平气和的安慰,让亲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在2008年全省“公民道德模范”网络评选中,他从七百二十八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列贵州省首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成为感动贵州,感动中国的人物。

按理说,在省城贵阳颁奖这一天,足令他终身难忘,无论如何都应该亲自走上五光十色的领奖台,捧回那座沉甸甸的奖杯。但他却独自一人待在半坡村的家里,默默恪守着自己的职责。因为他心知,他走了,一群需要他的家人将无法生活。

这一年,对于刚满十八岁的雷华林来说,能够获得这个奖项,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在荣誉到达的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也接二连三地来了。面对这个残疾的家庭,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捐款捐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使这个寒冷的家庭能够感受到温暖,看到希望。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政局为他家送去了粮油和衣服,并把他和他的家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县人民医院免费为他的家人检查身体,并制订了相应的医治措施。为了让他和他的家人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松桃三和锰业公司慷慨解囊,为他家捐资修建了一栋砖房。

就这样,一大批爱心人士带着希望,带着祝愿,从四方八面向雷华林的家庭奔涌而来,在这幢破旧的木屋里,将爱心链接,将爱心传递。无论是雷华林,还是那些爱心使者,他们无私的奉献,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样感动着我们,震撼着我们,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时刻感觉到爱心就像春天的风,细腻而且温暖。也像涓涓小溪,悠悠地流淌,我们能够感觉到她的抚慰与渗透。当这种爱心像阳光一样缓缓地张开,就会有千万条河流灌注我们感情的池塘。在这里,在爱心与爱心的接力中,我们感受着平安与祝福。

离开雷华林家之后,有一种感动仍在继续,这种感动穿越时空,在我们的内心中不停地闪烁。从雷华林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无论是对于雷华林,还是对于他的家人,还是对于那些乐于奉献的人,爱永远是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永远是一条流淌着命脉的、生生不息的河流!

  编辑:徐冰娅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