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锦屏县:大山深处的“背篼医生”

发布时间:2021-03-07 12:27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地处大山深处的锦屏县河口乡,有这样一支医疗服务队伍,多年来,他们一直用背篼背着药箱和医疗器械,穿行在大山之间,免费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检查身体、宣传健康知识和医疗政策,成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守护神”。他们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背篼医生”。

  36岁的王昌勋是一名党员,2015年到该乡卫生院工作,2017年12月任院长至今,他就是这支“背篼医疗服务队”的领头雁。

  河口乡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村寨分散,“对面喊得应、见面要半天”是此地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自2006年三板溪电站建成后水位上涨,这里被清水江和乌下江分割成为三大块,17个行政村散落在两江沿线,进村入户十分不便。

  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王昌勋和同事们一样在大山深处走村入户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最初进村开展健康服务的设备都是通过肩挑背扛,由于当时进村的路并不好走,山高路险,队里常有人摔伤,携带下村开展体检的医疗设备心电图机、B超机、尿常规机等也摔坏了好几台。

  后来,每个村都有硬化路通向外界,选择坐车走陆路会增加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而通过“乘船+步行”的方式入村,虽会辛苦得多,但因方便快捷、节约时间而成为进村开展医疗服务的主要方式,从而大小渔船和班船成为医疗服务队下村开展工作的交通工具。乘小船出行时,五六个人挤在一起,有大船经过的时候,小船被浪拍得左右摇晃,十分危险。每当遇到大船,王昌勋就会脱掉身上的救生衣加在队员的身上,并想方设法帮其克服胆怯的心理。

  随着下村开展医疗服务的项目逐年增多,需要携带的医疗设备也越来越多,直到2017年,王昌勋提出了使用背篼来背医疗设备下村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因此,院方为每个医务人员配备了背篼,从那时起,用背篼来背医疗设备走村入户便成了常态化,也延续至今。

  6年多来,“背篼医疗服务队”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重点人群解决了出行难、看病难等一系列难题,得到同事和当地群众一致好评。由于工作表现突出,2017年12月,他升任河口乡卫生院院长,成为“背篼医疗服务队”队长。

  2018年一天早上7点钟,渡船如约而至,王昌勋又带领背篼医疗服务队开始下村前往文斗村开展医疗服务。文斗村位于河口乡清水江段下游,乘车来回需要绕行三四个小时,坐船爬山走小路能够节约2小时,来回大约只要2小时。

  那天渡船到达渡口后,“医疗服务队”背着装满器材和药品的背篼还要爬一段笔陡的山路,还没爬到一半大家衣服就全湿透了。看到个别体力差的队员,他总是把医疗设备往自己背篼里塞,直到放不下为此。

  开始,当地的村民觉得大家穿白大褂入户不吉利,很多群众不欢迎,后来“背篼医疗服务队”用长期热心贴心的优质服务感染患者,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文斗村71岁的老人姜大刚,长期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自从“背篼医疗服务队”定期上门为他进行心电图、B超、尿常规、抽血化验检查等健康体检,并嘱咐他按时服药,注意饮食和多加运动后,身体状况改善很多。

  通过半年的定期入户访视,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有明显好转。每当说起“背篼医疗服务队”时,他赞不绝口:“现在的社会真是太好了,还有医生免费上门看病,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而这,只是“背篼医疗服务队”下村开展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

  每年每个季度,王昌勋都会带领“背篼医疗服务队”走遍辖区内17个行政村53个自然寨,为群众送医看病、健康体检、医疗随访、宣传健康知识等。一年下来,平均每个村寨上门服务40多次,每一位“背篼医疗服务队”成员要花4个月以上的时间入村开展医疗服务。多年来,没有一人提出辞职,反而队员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现在已组建了5支“背篼医疗服务队”,他们分片区上门定期服务。

  2017年以来,王昌勋带领“背篼医疗服务队”累计入村开展服务近2500多次,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超过4万人次,为慢性病人开展随访服务8900多次。

  王芳焯 杨晓海  

  编辑:杨丽娟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