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杆乡:青山绿水带来“甜蜜”经济

发布时间:2021-03-06 12:00   来源:天眼新闻  

“养蜂能挣钱,离不开这美丽的青山绿水。”初春时节,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漫山遍野的野樱花竞相吐露芳华,楼房村“养蜂达人”王美权又开始了他新一年的“甜蜜事业”。  

从乡政府驻地出发,沿着一条山区公路行驶约3公里来到楼房村火石坝区蔬菜基地,不远处便是王美权生养蜂“生财”的地方。一排排蜂箱整齐摆放,蜜蜂在坝区菜花丛中穿梭采蜜……

楠杆乡大土湾村万亩野生樱花竞相绽放

花繁林茂是楠杆乡“甜蜜前景”的基础。2017年,楠杆获评贵州“省级生态乡镇”,这里山势险奇、谷深林密,森林覆盖率达68.5%,拥有亚洲最大的楠木古树和近10万亩连片的野生樱花,良好的生态环境催生了一大批像王美权一样的养蜂人。

德江县楠杆乡楼房村“养蜂达人”王美权在查看蜂巢

“春有樱花油菜花、夏有槐花、秋有五倍子花、冬有零星蜜源。”王美权说,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蔬菜坝区的建设,这些年,楠杆乡生态林和公益林的面积越来越大,养蜂人的“蜜田”也越来越广。  

王美权第一次“结缘”蜜蜂,是在29多年前,那时一家5口还守着仅有几亩耕地过着穷日子。同年,小儿子出生让一家人的生产生活迎来转折。  

“蜜蜂飞到家里果然能带来幸运。”王美权说,小儿子刚生没多久,家里就飞来了一群蜜蜂,一番“收编”过后,他便开始了养蜂生涯。没想到的是,正是这小小“土蜂”改变了一家人的贫困命运。  

这些年,王美权养的蜂群逐渐壮大,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手。2017年,他在村里成立了德江岩窝养蜂专业合作社,真正走上了规模化养殖道路,最多时达到400多箱。  

“2019年,销售蜜蜂350箱,收入24万余元;蜂蜜300斤,收入45000余元,去年蜂蜜产值3万余元。”产蜜时节,邻里乡亲需要蜂蜜的会直接开车上门购买,他利用这些年的养蜂积蓄扶持四个孩子在城里买了房,还给自己配了台面包车。

每年春天,楠杆乡的长远、大土湾等村生长的近10万亩野樱花竞相绽放,给当地的养蜂人提供了大面积的天然蜜源,受王美权成功经验的影响,养蜂人也越来越多。  

2018年,楠杆乡党委、政府决定,入股4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到长远、龙寨、大土湾三个村,组建养蜂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养蜂产业,并聘用王美权为技术顾问。

王美权也乐意分享这份“甜蜜”,把自己掌握的养蜂技术传授给更多养蜂人。通过他的培训和养殖指导,三年来,三个村合作社养蜂技术越来越成熟,共计支付分红资金44000元,覆盖建档立卡户共194户,813人。  

养蜂酿造甜美生活,除了勤劳苦干和摸索耕耘外,王美权把更多的功劳归结于楠杆乡良好的生态环境。  

近年来,楠杆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采取“退耕还林+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楠杆乡火石坝区蔬菜基地一角

目前楠杆乡累计造林13900亩,包含茶类7000余亩(含油茶)、花椒2500余亩、精品水果2200余亩、核桃2000余亩,生态环境优势日益显现,全乡有300多户,800多人参与蜜蜂养殖,共计蜜蜂1200多箱。  

“对蜂农来说,每个季节都不能懈怠。”眼下正值检查蜂群和清理棉虫,王美权时常天蒙蒙亮就起床,一直要忙到天黑。他说,忙不怕,穷才可怕。“如今收入高了,日子过得就像蜜一样甜,我还要带着更多人追逐繁花,酿造脱贫致富‘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徐冰娅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