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保障市民“菜篮子”鼓起村民“钱袋子”,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园区生产不停顿

发布时间:2021-02-20 15:28   来源:贵阳网  

  贵阳网讯 一手托着花菜包,一手用小刀在根部轻轻一划,几秒之间,一朵花菜包就被采摘下来……2月3日,54岁的骆家桥村村民周光芬在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清镇园区骆家桥基地的白花菜大棚里帮忙采收,技术娴熟的她十来分钟就能收满一背篓。这些白花菜,第二天就将出现在贵阳市民的餐桌上。

  周光芬和同村的姐妹们在大棚里一边说笑一边忙活,尽管大棚外天气寒冷,但忙得热火朝天的她们额头上都渗出细密的汗珠,脸蛋红扑扑的,像红苹果。

  “从2019年基地开建我就在这儿上班了,以前和灰浆、挖水沟,现在种菜、打药、摘菜,基本上天天都在基地上班,一天工资100元,一个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周光芬说,她家2亩多地也流转来建蔬菜基地,每亩地1年有750元租金,算上打工一年收入能有2万左右,比以前种庄稼至少高一倍。

  “在这儿上班离家近,可以照管到家里面,每个月收入和在外面收入也差不多,比起来还是这里更好。”接过周光芬的话茬,今年50岁的何德秀也说起了自家情况。她以前在外省打工,看到村里邻居都在,收入也高,去年春节后她就选择留在老家上班。

  清镇园区是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之一。蔬菜基地建在家门口,越来越多像周光芬、何德秀一样的附近的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据了解,2020年仅清镇园区就累计带动村民就业近25万人次,发放了3058万左右的劳务工资,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这段时间的用工在260到300人,春耕开始后用工量会更大。”清镇园区总负责人贺彦鸿介绍,春节期间基地管理人员和种植师傅都就地过年,基地生产不会停顿。

  春季期间正是1200余亩西兰花、白花菜大量上市的时期,每天都能采收2万多斤西兰花、白花菜供应贵阳市场,可以一直供应到2月底三月初。在羊肚菌大棚可以看到,350多亩羊肚菌已竞相出菇,2月20号就可以开始采收,预计每亩可以产300斤鲜菇。460多亩的露天香葱种植基地也已完成早春茬的种植,2月中旬便可以陆续采收上市。

  “我们已经陆续备好了种子、肥料、农药、地膜等生产物资,羊肚菌、西兰花、白花菜一边采收一边开展春季种植的清理田园、改良土壤、耕地等工作,为春季种植做准备,目前已经完成种植品种的育苗。”贺彦鸿介绍,春耕开始后,将大量种植辣椒等茄果类蔬菜。

  长期以来,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贵阳市的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喜温性茄果类蔬菜缺口比较大,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的建设为解决贵阳市蔬菜保供季节性缺口和供应结构性不平衡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春节期间,不仅清镇园区的西蓝花、白花菜大量供应市场,开阳、花溪、修文等基地的园区甘蓝、西兰花等,也都为贵阳市贵阳“菜篮子”保供稳价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的蔬菜种植计划我们已经制定好了,我们将在贵阳市2.5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的连栋大棚,以彩椒(黄瓜、螺丝椒、牛角椒、番茄)+青花菜(黄瓜、牛心甘蓝、草莓)的‘菜菜模式’和彩椒(牛角椒、番茄)+羊肚菌的‘菜菌模式’全年种2季,从6月开始上市,预计年产量10万吨。”贵阳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蜀黔介绍说,在主要品种方面,规划种植彩椒1800亩,主要分布在花溪、清镇、开阳等区域,6月可陆续上市,预计产量达1.5万吨;花溪马玲乡规划种植黄瓜650亩,4月可陆续上市,预计产量达2925吨;楠木渡规划种植西红柿2000亩,6月可陆续上市,预计产量达1.79万吨。

  (黄丹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成琼)

  编辑:李奕璇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