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综述

发布时间:2021-02-18 11:12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早春二月,惠风和畅,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绿意盎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自成立以来,始终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高质量发展,精心打造生态“大品牌”,不断加强环境“大保护”,推动绿色“大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奔高标、开新局、谱新篇。

  高起点定位 精心打造生态“大品牌”

  2014年10月,贵州省委、省政府批准同意成立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坐拥城东大片沃土、龙洞堡国际机场等众多优势资源要素的“国字号”开放平台,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起步,已然不凡。

  成立之初的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便“心中有数”,将优良生态环境作为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通过高点定位,着力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空间。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坚持规划引领,在《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总体规划(2015-2030)》中明确提出打造‘一核四区、内外双环、绿网融城’的发展格局。”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建设管理局生态文明处处长李晓飞说。

  “绿网融城”,便是依托规划区西侧的南岳山脉、东侧的二环林带和鱼梁河、猫洞河、小碧河等生态水系,形成“绿网融城”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同时,规划还明确提出了河道、水库等涉水区域蓝线的保护距离,在土地出让方面加以限制,从规划层面予以保护。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执行。如何真正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打出了一套做精生态“大品牌”的“组合拳”——

  统筹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工作要求,成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压舱石”。

  制定《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划分规定》《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学习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报告决策部署长效机制》《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方案》等制度,用好年度绩效考核“指挥棒”,为生态工作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创新“政府河长+民间河长”的“双河长制”,与黔南州龙里县政府建立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构建“排查——溯源——移交——整治”的工作格局,确保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

  山水交融,美美与共。厚植生态优势,释放绿色红利,双龙航空港经济区逐渐走上一条生态建设与区域价值融合并进的蓄势腾飞之路。

  组合发力 不断加强环境“大保护”

  2020年12月31日,是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大日子”:这一天,双龙航空港经济区PPP协议水环境治理工程全部完工,标志着水污染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基本上实现了有排水需要的区域污水“应收尽收”。

  取得成绩,实属不易。熟悉双龙的人都知道,尽管拥有优良生态环境,但受制于基础薄弱、企业污染等多重因素,成立之初,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水环境生态“十分窘迫”,整个区域内只有7千米的污水管网和一座临时污水处理厂,水环境隐患尤为突出。

  “截污治污等不得也等不起。早在2015年,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便以问题为导向,把保障环境质量底线的首要工作定为‘治水’,先后投入42.6亿元开展污水处理厂修建、截污管网建设、河道清淤、河道景观提升等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力做好至关重要的‘水文章’。”李晓飞说。

  目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成了沿小碧河、猫洞河、鱼梁河共15公里的河道生态景观带,建成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龙洞堡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5000吨的大坡污水处理厂,配套建成污水收集管网50.65公里,实现了核心区域污水100%收集。

  不仅如此,为了维护好多彩贵州风景眼的灵秀,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还聚焦污染防治,统筹推进“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等系列工作,全力打好各项污染防治攻坚战,擦亮“绿色双龙”的生态底色——

  在净气上,积极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并通过划定禁燃区、限制高污染燃料使用等系列工作,大气环境质量达标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

  在添绿上,大力推进“两山理论”实践创新,积极推动荒山绿化、营林提升、百山治理等工作,完成人工营造林1.3万亩,百山治理804亩。同时,规划构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山体公园、社区公园”五位一体的城市公园体系,先后建成双龙生态公园等市县级示范公园20个,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提升了城市生态文明品位和功能。

  在增靓上,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标准,精心设计机场路、汤巴关路提升改造方案,充分融入生态理念,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全力把进出机场的两条主要通道打造成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名副其实的靓丽名片。

  蹄疾步稳 推动绿色“大发展”

  凡是开工建设项目,渣土运输车辆出入口、土石方开挖作业面旁、主体工程操作面,必设置PM2.5、PM10和噪音自动监测仪器;

  凡是建设工地,必做到工地周边封闭围挡、土石方开挖湿作业、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物料堆放覆盖、路面硬化“六个100%”,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生态优先,知易行难。唯有知行合一,方能行稳致远。在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到区域建设的方方面面。

  “早在2016年6月,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便被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19个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清单式管理地区,这在当时是全省首个。”李晓飞说。

  随后不久,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印发了区域《控规环评》,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结合实际制定“双龙建设项目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在符合实际并达到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对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简化环评编制内容,提高审批速度;对污染大、污染物难以稳定达标排放等类型的企业一律不允许落地,构建起生态环保绿色屏障。

  同时,为有效运用政策杠杆激发绿色产业发展动力,从2017年开始,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创新引入第三方环境管理机构,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的人员、技术设备和管理手段,参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巡河、企业环保知识培训等环境管理工作,指导企业完善污染防治措施,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绿色产业“亮绿灯”。

  以绿色发展为关键词,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明确了“一个主导、两大支撑”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在培育航空指向性产业、中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综合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上着力实现新突破,打造高端化、国际化并富有航空指向性和关联度的产业体系,全面建成主导产业明确、基础功能完善、临空特色突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千亿规模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生态兴,发展兴。以2020年为例,释放绿色发展活力,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44个,总投资额591.74亿元,圆通速递、车夫网、中航油保税航油、丰树综合产业园、忽米网贵州总部项目等一大批项目快速落地,区域经济昂首迈入了跨域发展的崭新征程。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秋月)

  编辑:李平平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