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黔陶乡:“葱”满希望 幸福满满

发布时间:2021-01-18 09:38   来源:天眼新闻  

  深冬季节,在花溪区黔陶乡坝区里,虽寒风透骨,却一片火热景象,农民把一车车葱种拖到田间地头,忙着分拣、插种。

  黔陶乡骑龙村副主任汪福华告诉记者,目前香葱价格已涨到了近6元/公斤,这季种下去,春节后每亩能为农民增收约2万元。

  一场疫情,险些让这一产业毁于一旦。谈到2020年黔陶香葱,乡党委书记赵明镜眼角湿润,感慨万千。

  位于花溪区东南部的黔陶乡,常住人口1152户5109人,省级坝区3158亩,农业产业用地3039.3亩,自然条件良好,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种植。2013年,该乡骑龙村引进香葱种植业,并采取“香葱+水稻(生姜)+香葱”轮种模式获得成功,辐射带动了周边赵司村、马场村等地村民种植。最红火时,黔陶乡有95%以上的村民种植香葱,是贵阳市大规模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之一。

  黔陶香葱虽不如野生菌在市民心目中那么有名,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资料显示,按每年两季算,根据2019黔陶香葱亩产0.4吨,香葱市场均价每公斤5元计算,亩产值2万元,坝区香葱年总产值达6078万元,香葱种植户人均年收入增加1.2万元。

  不仅如此,该乡还利用合作社的优势,打造出“黔陶香”香葱品牌,诞生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带动了周边其他乡镇香葱种植的发展。

  去年疫情以后,一度火爆的葱价从5元跌至一元以下,数万斤香葱连采摘人工成本都保不住,只能丢弃。

  赵明镜回忆,那时葱农谈葱色变,开始改种辣椒、胡豆等,虽然收益还行,但无法形成规模。

  困难只是暂时的,不能让这一农民增收致富的好产业被丢弃。乡党委经过研究分析,决定彻底改变这种小农经济运营模式,他们一边在香葱价格低迷的时候,鼓励村民以种植生姜、辣椒等高效农作物以弥补收入,一边深挖香葱潜力,向管理,向市场要效益。

  葱农又回来了,骑龙村副主任汪福华对发展香葱产业信心满满

  为此,乡党委、政府认真按照“五步工作法”,认真履行“施工队长”职责,党员、骨干带头,狠抓种植培训不放松。并在坝区成立产业发展党支部,通过“产业发展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坝区管理、服务、统销“三覆盖”。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乡开展种植技术、乡村振兴、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100余期,共培训村民5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管理水平。

  该乡还多措并举,全力保障香葱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共整合包括水利、国土、农业项目4个,投入2126.49万元,完成河道整治、基础设施、喷灌设施等建设,完成机耕道10余公里,生产便道6公里,沟渠建设10余公里,坝区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为了解决香葱的销售问题,该乡专门成立了营销、信息等功能小组,创新星级评定机制,把寻信息、找销量、跑市场纳入党员晋星的评分细则,有效提高了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仅2020年下半年,该乡就针对性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100余人到外地参观学习,不仅多方了解了市场,还开阔了视野。

  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目前黔陶乡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与重庆、云南、湖南、湖北、上海等地客商签订保底价收购合同,既保障了广大葱农的收益,又有效避免了产销不平衡的关系。

  如今,黔陶乡种植香葱人口又恢复到了1100多户450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了3500余亩,预计今年总产量达1400万吨,亩产达2万元,总产值近6000万元,可为葱农年收入增加1.95万元。

  赵明镜坚信,升级版的黔陶香葱,适应市场能力更强,“葱”满希望,幸福满满。

  (记者 狄良军)

  编辑:高春春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