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勇担当作贡献

发布时间:2021-01-15 09:57   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1月8日,清镇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召开。全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加快建设“一百两千三区”,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在“强省会”五年行动中勇担当、作贡献。

“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三大实践创新区”,这清晰明确的“一百两千三区”目标任务,是清镇市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重要体现,更是“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的必然选择。

“十四五”时期,清镇市将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主攻方向,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做大经济量级、提升城市能级。

贵州(清镇)职教城。 鲍凯 摄

聚人气 

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一百两千三区”中的“一百”,即坚定不移聚人气,加快建设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清镇市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好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弱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镇大提升”,推动城市能级整体跃升,成为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重要功能板块。

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构建“一核两轴四片多节点”的城乡空间格局。“一核”即巩固红枫湖生态保护核心地位,塑造城市“绿心”。“两轴”即沿着中心城区——站街——卫城——王庄——新店,打造“城乡融合轴”,沿着中心城区——观山湖区——贵安新区,打造“同城发展轴”。“四片”即持续优化提升商贸服务型物流片区、百花商贸新城片区、职教城片区和产业新城片区,通过协同互动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永续性。“多节点”即用好九个乡镇的农旅文化资源,打造山水园林融合、功能完善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

推动基础设施成网配套。持续推进“六网会战”,加快建设“三环十射线”城市骨干路网、新城区和环红枫湖“慢行系统”,推进智慧水务、配电网建设和市政老旧管网改造。同时,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协同融合。

提升城市品质。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突出山水园林特色,一体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彩化等工程,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和外在“颜值”。

加快人口聚集。坚持量质并重,推动产业“引人”、职教“聚人”、宜居“吸人”、政策“留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强实体 

加快建设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两千”即加快发展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在发展以生态循环铝产业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中,深耕以铝及铝精深加工为主导,以汽车零部件产业、绿色建筑新型建材产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医药健康产业为重点的“1+6”特色产业,推动“工业大突破”,做大做优经开区“实体强市”平台,打造贵州铝制造业中心,夯实铝产业新城根基。

在发展以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中,按照“一核两带三圈多点”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做大做强国家级物流园区“开放兴市”平台。深入推进“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有序打造消费商圈、商业步行街、专业市场,推进社区商业便民中心、多功能农村商贸中心全覆盖。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向专业化和高端化拓展。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好“山水牌、文化牌、运动牌”,加快暗流镇暗流河、麦格乡长征文化公园等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开发一批旅游商品,承办一批文体赛事,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

发展过程中,清镇市将不断强化招商引业,坚持引资引智引技多向发力,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精准化的大招商格局。聚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发达地区,引进一批优强企业,落地一批优质项目。围绕主导产业缺失链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此外,清镇市坚持招引一批、培育一批、孵化一批,促进市场主体量质齐升,着力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性新兴企业。创新工业用地、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政策,支持本土企业开拓省内市场,推动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做大做强。

清镇右二村一景。 胡俯茂 摄

扬优势 

加快建设三大实践创新区

“三区”即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区、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区和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清镇市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提出建设三个实践创新区,正是立足清镇实际、做大发展优势,增强未来发展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清镇实际、体现清镇特色的发展新路。

为加快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创新区,清镇市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实践创新,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并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持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在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方面实践创新,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做大做强“枫蔬果茶畜”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文化、教育、康养等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产销对接,采取“三权分置”、订单农业等方式,让农户分享更多产业发展红利。在富美乡村建设方面实践创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建设美丽宜居的幸福乡村。

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创新区,在保护和治理上实践创新,持续打好“五场战役”,巩固提升“三大创新机制”,确保红枫湖水质稳定在Ⅲ类,力争到2035年整体达Ⅱ类。在绿色发展上实践创新,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工作思路,高质量建设红枫湖中国(国家)农业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让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上实践创新,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及协调联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为加快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创新区,在城产教景融合上实践创新,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体系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城产互动、产教联动、教城融合、景城合一的良好格局。在服务保障上实践创新,优化提升职教城基础设施水平,加大对入驻院校各类要素保供保障和对职业院校师生创业、就业、购房、落户的支持力度,推动职教学生向产业工人、创业达人、城市市民转变。在大型职教聚集区治理上实践创新,坚持共商共建共治,引导职教学生争当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网络志愿者,推动形成“政府法治+社会共治+校园自治”的新型治理格局。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春明)

  编辑:徐冰娅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